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零五)

西城土豆出山记

 

星期四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洒进办公室,林小华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中,眉头微蹙。作为县政协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社情民意信息。突然,电脑右下角的QQ图标闪烁起来,是“西城县政协社情民意群”的消息提示。

 

“各位委员,双河镇2万亩土豆获得了大丰收,但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大量土豆堆在地里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掉了。”政协委员杨晓慧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还附上了几张照片——田间地头堆成小山的土豆,农民们愁眉不展的面容。

 

林小华立刻坐直了身体,打开了QQ群里的照片,仔细查看那些照片。照片中,一位老农蹲在土豆堆旁,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土豆,眼神里满是无奈。林小华的心猛地揪了一下,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看到村民辛勤耕种的日子。

 

“这情况太让人揪心了!”餐饮界政协委员孙少林马上回复,“我们餐饮协会可以联系收购一部分。”

 

“我们学校食堂也需要,可以优先采购本地农产品。”教育界的陈晓雅也加入了讨论。

 

群里顿时热闹起来,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林小华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记录着每一条建议。他的眼睛越来越亮,一个想法在脑海中逐渐成形。

 

“各位委员,这不仅仅是双河镇存在的问题。”林小华在群里发言,“据我了解,我县多个乡镇都种植土豆,可能都面临同样困境。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他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几个乡镇的联系人。半小时后,他得到了初步反馈——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今年气候适宜,全县土豆普遍丰收,但外地收购商来得少,价格被压得很低,许多农民宁愿让土豆烂在地里也不愿贱卖。

 

林小华深吸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窗外,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办公室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他打开文档,开始撰写《让土豆丰产又丰收》的社情民意信息。键盘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脆,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必须立即摸清全县土豆产量,建立销售信息库……电视台要加大宣传力度……工商联可以组织义卖活动……”林小华一边写一边喃喃自语,仿佛在与自己讨论。写到关键处,他不自觉地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每一个细节。

 

林小华写完反复核对之后,就把社情民意信息交给政协新一任秘书长郑泽民审核。看过之后,郑泽民签署了报送意见,立即交由陈主席审核。陈主席看过之后,马上签署“同意报送”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