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一十六)(第3页)
常委会上,文尚武把西江镇卖公车的简报传阅给每位常委。
“同志们,”文尚武敲着桌子,“看看西江镇的做法!我们整天喊压缩‘三公’经费,结果一个刚上任的年轻干部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我提议,”文尚武斩钉截铁地说,“全县各镇各部门立即开展公车清理,除保留一两辆必要车辆外,其余全部拍卖!县委办牵头成立公车管理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
组织部长犹豫道:“文书记,这是不是太急了?很多单位会有意见……”
“有意见?”文尚武冷笑,“那就让他们来找我谈!”
常委会最终一致通过了文尚武的提议。第二天,西城县委下发《关于规范公务用车管理的紧急通知》,一场席卷全县的公车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一周后,林小华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电话响了。是县委书记文尚武亲自打来的。
“小林啊,”电话那头,文尚武的声音透着亲切,“你这次可是给我们西城县争光了!市委孙书记专门打电话表扬了我们的公车改革,说要在全市推广呢!”
林小华谦虚地说:“文书记,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别谦虚了,”文尚武笑道,“对了,省纪委调研组下周要来考察,你准备一下汇报材料。”
挂断电话,林小华长舒一口气。他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仅剩的两辆公车。一辆是七座的商务车,用于集体公务;一辆是普通的轿车,供紧急情况使用。
镇长刘仁华敲门进来,态度明显比之前恭敬了许多:“林书记,这是各村对公车改革的反馈意见,大多数表示支持。”
林小华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刘镇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早就看不惯我们干部一人一车、招摇过市的做派了。”
刘仁华尴尬地笑了笑:“是,是。不过……李成林那边……”
“他怎么了?”
“他昨晚在饭桌上说,您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不了多久。”刘仁华压低声音,“他还说,已经联系了县里的一些领导……”
林小华的目光锐利如刀:“让他去联系吧。我倒要看看,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谁敢为超标公车开绿灯!”
一个月后,西城县公车改革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又过了半个月,省里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参照西城县做法,推进公车管理改革。
何仁慧在县政协办公室里看到这份文件时,不禁想起那个她曾经怀疑过的年轻人。她拿起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西江镇党委书记办公室的号码。
“小林书记,”她笑着说,“看来我当初看走眼了啊。”
电话那头,林小华的声音依然平静:“何主席,改革才刚刚开始。”
挂断电话,林小华拿起桌上最新的一份文件——《关于西江镇村级财务公开实施方案》。
窗外,西江镇的田野一片翠绿,几个村民骑着摩托车从镇政府门前经过,对着院子里仅剩的两辆公车指指点点,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