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四十九)(第2页)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林小华看到前排几个熟悉的商户面孔——开杂货铺的老李、做米粉的张嫂,他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让他想起三个月前那场激烈的群众听证会,当时反对声音不小,担心扩建会影响他们现有摊位。经过反复沟通和调整方案,才最终达成共识。

 

陈洪正在随后的讲话中,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西城县正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2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总投资4.73亿元!”他挥动手臂,仿佛在描绘一幅壮丽画卷,“西江镇的古梯田景区是下一步重点打造对象,县委县政府会持续加大投入……”

 

林小华站在一旁,注意到陈洪正说到“古梯田景区”时,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知道领导在想什么——去年旅游旺季时,景区拥堵不堪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我们还将加强技能培训,在餐饮、电焊、家政等领域开展免费培训,帮助大家在县内就业。”陈洪正环视全场,目光在几个年轻面孔上停留,“县工业园区也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为大家提供更多工作选择。”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林小华看到后排几个年轻人交头接耳,显然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他暗自记下,要尽快落实镇上的就业需求调查。

 

“现在我宣布,西江镇集镇广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随着陈洪正洪亮的声音,现场鞭炮齐鸣,两台挖掘机同时启动,铲斗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人群发出欢呼,几个孩子兴奋地指着轰鸣的机器。

 

仪式结束后,林小华陪同陈洪正前往古梯田景区考察。四月的梯田刚灌满水,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山坡上,倒映着蓝天白云。但陈洪正的注意力很快被狭窄的景区道路吸引。

 

“这路还是这么窄。”陈洪正站在一处弯道,伸手比划着,“最多也就三米的宽度,两辆车怎么错开?去年旺季堵了四个小时的事还记得吗?”

 

林小华擦了擦额头的汗:“记得,当时是我带队疏导交通,从下午四点一直忙到天黑。”

 

“必须扩建,至少六米宽。”陈洪正语气坚决,踩着路边的泥土走到田埂边,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几户人家,“那边村民什么态度?”

 

林小华跟上脚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镇党委已经联系县交通局做了规划,准备扩建18公里道路,全部达到6米宽。”他翻开预算页,“初步估算需要2000万元,目前最大的困难是……”

 

“资金和征地?”陈洪正接过话头,眼睛依然观察着地形。

 

“是的。”林小华点头,“特别是这段,”他指着地图上标红的一段,“要占用七户人家的部分宅基地和三亩耕地。我们开了三次协调会,村民情绪很大。王老汉甚至说要躺在挖掘机前面。”

 

陈洪正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直视林小华:“我记得你在学校工作时,教育‘大走访’做得很好?你现在怎么不用这个工作方法了?按说这些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