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六十)(第2页)
掌声如雷,但林小华看到那位女教师只是轻轻鼓掌,眼神黯淡。他突然想起八年前在西江镇中学上学时,有个叫李秀兰的女老师,三十四岁了还没结婚,最后因为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得不辞职。那时他无力相助,现在他有了改变这一切的权力。
散会后,林小华特意走到那位女教师面前:“你好,我是林小华。”
女教师显然没料到副县长会主动搭话,慌乱地站起来:“林县长好,我是铜钱乡中心小学的刘梅。”
“您教什么科目?”
“四年级语文,班主任。”刘梅的声音很轻,带着山区人特有的口音。
“几年教龄了?”
“十……十二年。”她低下头,“毕业后就在铜钱乡。”
林小华注意到她手腕上有一道疤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物品划伤的。他想问,又觉得唐突,便改口道:“辛苦了。有什么困难可以提。”
刘梅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什么,习惯了。”
那一刻,林小华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李秀兰。他暗暗决定,明天就去教育局了解情况。
次日清晨七点半,林小华就来到了县教育局。局长马恒昌显然没料到领导这么早到访,匆忙从食堂赶回来,嘴角还沾着一点豆浆渍。
“林县长,您怎么不提前通知……”马恒昌一边擦嘴一边说。
“我想了解真实情况,不是看你们准备好的汇报。”林小华直接走进会议室,“把农村学校和教师的数据说出来。”
马恒昌赶紧吩咐工作人员准备材料。半小时后,一份详尽的报告摆在林小华面前。
“全县有42所农村薄弱学校?”林小华皱眉,“改造计划呢?”
“已经预算了资金,”马恒昌翻开另一份文件,“每年改造7所,六年完成。”
“六年?太慢了!”林小华拍桌,“孩子们等得起六年吗?”
马恒昌额头冒汗:“资金有限,而且施工队也……”
“教师流动情况呢?”
“全县农村教师40岁以上988人,40岁以下682人……”马恒昌念着数据,“其中婚姻困难的男教师137人,女教师243人。”
“243……”林小华想起刘梅粗糙的双手和疲惫的眼神,“立即制定方案,下一学年必须实施!”
马恒昌面露难色:“林县长,这需要协调多个部门……”
“我不管有多难!”林小华站起身,“下周我要看到初步方案!”
三天后,林小华决定亲自去铜钱乡看看。铜钱乡是西城县最偏远的乡镇,山路崎岖,越野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乡中心小学校长王世军早已在校门口等候,他是个五十多岁的黑瘦汉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
“欢迎林县长检查工作!”王世军满脸带笑。
林小华摆摆手:“直接去看教室。”
校园很小,只有两排平房,操场是泥土的,雨后留下深深浅浅的水洼。林小华走进四年级教室,二十多个孩子正在上数学课。看到有人进来,孩子们齐刷刷站起来:“老师好!”
“坐下吧,继续上课。”林小华轻声说。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雷声,接着豆大的雨点砸在铁皮屋顶上,发出震耳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