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六十六)(第2页)

 

“嗯,那84个学生也都转过去了。”小雪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镇上说会给每个学生交通和伙食补贴,家长们都同意了。”

 

林明秀摇摇头:“钱能解决一时,但解决不了根本。学校没了,村里的孩子每天要走那么远的路,以后谁还愿意留在村里?”她的声音突然激动起来,“不行,我得给你六叔打电话!”

 

不等小雪阻拦,林明秀已经颤巍巍地走向客厅的电话机。小雪听到她拨号的声音,然后是带着怒气的质问:“志明!省里凭什么把小店小学撤了?你知不知道这对村里意味着什么?……”

 

小雪没有出去听电话那头六叔的解释。她重新躺回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六叔是省委的领导,但这个决定显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的。乡村学校的撤并是全省范围内的政策,小店小学只是众多被撤并的乡村教学点之一。

 

夜深了,小雪依然辗转难眠。她起身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轻轻翻开。里面夹着一张照片——林小华独自站在操场上的侧影。那是她偷偷拍下的,从未给任何人看过。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那个挺拔的身影依然清晰。

 

“明天就要去田坝小学了……”小雪轻声自语,“会再见到你吗?”

 

周一清晨,小雪早早起床,特意换上了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那是林小华曾经夸过好看的颜色。镜子前,她仔细地梳好马尾辫,涂了点唇膏,又觉得太过刻意,赶紧用纸巾擦掉了一些。

 

“今天这么早?”正在厨房做早餐的林明秀惊讶地问。


“嗯,第一天报到,想早点去熟悉环境。”小雪接过奶奶递来的馒头和鸡蛋,匆匆塞进包里。

 

骑摩托车到田坝小学需要半小时。沿途的风景从狭窄的山路逐渐变为开阔的田野,远处的新校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比起小店小学的两排平房,田坝小学有三层教学楼、塑胶跑道和篮球场,校门口“田坝小学”几个烫金大字闪闪发光。

 

小雪停好车,深吸一口气走向办公楼。走廊上贴着欢迎新老师的标语,几个陌生面孔的老师向她点头致意。校长办公室的门开着,里面传来愉快的谈话声。

 

“有人在吗。”小雪轻轻敲门。

 

“请进!”一个洪亮的声音回应道。

 

田坝小学的杨志军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笑容可掬。他热情地招呼小雪坐下:“陈老师,欢迎加入我们田坝小学的大家庭!你的情况我都了解,教学成绩很优秀啊。”

 

小雪腼腆地笑了笑:“谢谢校长。”

 

“考虑到你之前在小店小学的经验,我们决定让你担任五年级(3)的班主任工作。”杨校长递给她一份名单,“班上这些孩子刚换环境,需要特别关照。”

 

小雪接过名单,发现上面不仅有学生姓名,还有详细的家庭情况备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等等。她的手指轻轻划过这些备注,心里泛起一阵酸楚。这些孩子她再熟悉不过了,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和一段她知道或不知道的故事。

 

“对了,”杨校长突然说,“考虑到你对这些学生最熟悉,其他班主任还需要你协助工作。”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杨校长在吗?”

 

小雪忽然想到了这是谁。那个声音她再熟悉不过了,在梦里出现了无数次。她感到一阵眩晕,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