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一十三)
山珍出山记
九月末的西城县,空气中已经能嗅到一丝秋意。陈雪儿站在自家饭店后厨的储物间里,望着角落里堆放的麻袋,眉头拧成了一个结。她蹲下身,解开其中一个麻袋,干牛肝菌特有的泥土芬芳立刻钻入鼻腔,却让她更加心烦意乱。
“整整两百斤啊……”陈雪儿喃喃自语。她抬头看着墙上的日历——9月27日,星期六,距离国庆假期只剩三天了。
前厅传来碗碟碰撞的声音,服务员小张探头进来:“老板娘,中午那桌客人问有没有新鲜的野生菌……”
“跟他们说没有!”陈雪儿声音突然拔高,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深吸一口气补充道:“就说……就说最近雨水少,山上菌子不多。”
小张缩了缩脖子,悄悄退了出去。陈雪儿叹了口气,额头抵在冰凉的储物架上。三个月前,她听信了外地收购商王老板的承诺,花大价钱收购了这批干牛肝菌,就等着国庆前高价卖出。谁知前两天王老板一个电话打来,说今年行情不好,他不要了。
“雪儿?我回来了。”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陈雪儿抬头,看见丈夫林小华拎着公文包站在那里,县政府的工作证还挂在胸前。
“午饭吃了吗?”林小华走近,看到妻子通红的眼眶,笑容立刻凝固了,“又为那些菌子发愁?”
陈雪儿别过脸去,用围裙擦了擦手:“能不愁吗?投进去六万多,现在全砸手里了。国庆节别人家都忙着备货,我倒好,看着这些菌子发霉!”
林小华放下公文包,轻轻揽住妻子的肩膀:“我刚才在县政府还听农业局的人说,今年咱们县的野生菌品质特别好,尤其是牛肝菌……”
“品质好有什么用!”陈雪儿转身,声音里带着哽咽,“卖不出去就是一堆烂木头!”
林小华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个想法,你听听看?”
陈雪儿擤了擤鼻子,抬眼看他。
“你看啊,”林小华眼睛亮了起来,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咱们西城县有这么多好菌子,牛肝菌、羊肚菌、鸡枞菌……外地人想吃都吃不到。你与其等着别人来收,不如自己加工成菜品,直接卖给游客!”
陈雪儿愣住了,手帕悬在半空。
“你想啊,”林小华越说越兴奋,语速加快,“牛肝菌可以炒腊肉,干香菇能炖鸡,新鲜香菇包饺子……对了!国庆游客最喜欢这种山野风味了!”
陈雪儿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她转身冲向储物间,动作利落地清点着库存,“两百斤干牛肝菌,三百斤干香菇……够了,完全够了!”
接下来的三天,西江饭店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陈雪儿亲自下厨,试验各种野生菌的做法。她将干牛肝菌泡发后切成薄片,与本地烟熏腊肉同炒,菌香与肉香交融,出锅前撒上一把青蒜,香气能飘到街对面。干香菇则与土鸡慢炖,汤汁浓郁得能粘住嘴唇。最受欢迎的是新鲜香菇猪肉饺,陈雪儿带着两个帮工连夜赶制,手指都包得发僵。
国庆节前一天晚上,陈雪儿站在饭店门口,亲手挂上新制作的菜单牌。霓虹灯下,“野生菌特色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老板娘,这个‘牛肝菌炒腊肉’真有那么好吃?”路过的街坊老李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