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七十二)(第2页)
林明秀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很久,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水光。她放下饺子皮,颤巍巍地走到堂屋,拿起桌上的电话。拨号盘很重,她的手指没什么力气,拨一个数字要歇一会儿。
“嘟……嘟……”电话通了,但没人接。林明秀握着听筒,听着漫长的等待音,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省政协大楼的会议室里,韩志明正在主持一个关于产业发展的座谈会。他穿着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前的茶杯冒着热气。
“我认为产业振兴是关键……”他说话不紧不慢,每个字都咬得很准。突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他皱了皱眉,掏出来看了一眼——是老家打来的。
“抱歉,我接个电话。”他起身走到走廊,关上门才按下接听键:“妈?”
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呼吸声,接着是母亲沙哑的声音:“志明……”
韩志明立刻听出了异常:“妈,您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引得路过的同事侧目。
“没事,就想听听你的声音……”林明秀的话说得很慢,像是每个字都要斟酌,“你和萍萍……什么时候能回来?”
韩志明望向窗外。省城的天空灰蒙蒙的,远处的高楼像一根根竖起的墓碑。
“妈,最近省里在筹备重要会议……”他的声音低了下去,“等忙完这阵子……”
“志明啊……”林明秀打断了他,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妈昨晚梦见你爹了。他说下面冷,想喝我熬的羊汤……”
韩志明的心猛地揪紧了。父亲去世二十年了,母亲很少提起。他握紧手机,指节发白:“妈,您别胡思乱想。我……我尽快安排时间回去。”
挂断电话,韩志明在走廊里站了很久。窗玻璃映出他的影子——两鬓已经斑白,眼角爬满细纹。六十一岁,在官场上正是黄金年龄,可母亲已经七十八了。
回到会议室,座谈会还在继续。韩志明坐回座位,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他的眼前总是浮现母亲的样子——她站在灶台前熬汤的背影,她送他上大学时含泪的微笑,她最后一次来省城时,在车站紧紧抓着他的手……
“韩主席?您的意见是?”旁边的人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
韩志明回过神来,发现所有人都看着他。他清了清嗓子:“抱歉,我有些走神。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
会议结束后,韩志明直接回了家。妻子王萍正在整理药箱,她是省人民医院退休医师,家里永远备着各种药品。
“怎么了?脸色这么差?”王萍抬头看他。
韩志明脱下西装外套,重重地坐在沙发上:“妈来电话了……她情况可能不太好。”
王萍放下手中的药瓶,坐到他身边:“我明天就回去看看。你也该请假了,妈年纪大了……”
韩志明仰头看着天花板,喉结滚动了几下:“三十五年了……我从基层干起,到县里、市里,再到省里……回家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
王萍握住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冰凉:“不晚,现在还来得及。”
第二天清晨,王萍就坐上了去西江镇的班车。车窗外,城市的景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青山和稻田。她在县城下车,买了些胃药和营养品,又去邮局给镇上的卫生院寄了一箱医疗用品。
中午时分,她在汽车站附近的小面馆要了碗牛肉拉面。面馆很旧,墙上贴着泛黄的年画,桌上的辣椒油罐边沿结了一层红垢。王萍搅动着面条,想起婆婆最爱吃她做的打卤面,每次都能吃两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