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七十四)(第2页)
五个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木桌旁。陈新军给每人倒了一小杯玉米酒,透明的液体在粗瓷杯中荡漾。
“先干一杯!”陈新军举起杯子,其他人也跟着举杯。韩志明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酒杯送到嘴边。
出乎意料的是,酒液入口并不辛辣,反而有种柔和的甜味,伴随着玉米的香气在口腔中扩散。他惊讶地看向陈新军:“这酒^”
“好喝吧?”陈新军得意地笑着,“我改良了配方,发酵时间也控制得好。”
王萍小心地抿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的不辣喉咙!”
林明秀已经喝掉了半杯,满足地叹了口气:“新军酿的酒,比镇上卖的那些强多了。”
就着酸辣羊肚的脆爽和小炒羊肉的鲜嫩,韩志明不知不觉喝了两杯。微醺的感觉让他的脸颊发热,却奇异地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原来喝早酒还挺舒服。”他笑着说,声音比平时高了几分。
林明秀放下筷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回忆的神情:“我喝早酒有二十多年了。每天一小杯,身体反而比那些滴酒不沾的老太太强。”
“适量饮酒有助于血液循环。”王萍接话道,她医学院毕业的背景让她习惯性地从医学角度解释。
“不只是身体,”林明秀的目光变得深邃,“酒能让人放松,能让人说真话。”她意有所指地看了韩志明一眼。
早餐后,林明秀拿起靠在墙边的竹竿:“走,放羊去。”
韩志明和王萍一左一右陪着老人向屋后的树林走去。羊群轻快地跑在前面,偶尔停下来啃食路边的青草。晨雾已经散去,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明秀走得很慢,但步伐稳健。她不时用竹竿轻轻点地,像是在丈量这片她生活了八十多年的土地。
“志明,”老人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你觉得是你当官好,还是你五哥放羊酿酒好?”
韩志明愣住了,他没想到母亲会问这样的问题。“妈,这怎么能比呢?完全是两回事。”
林明秀停下脚步,转身直视儿子的眼睛:“为什么不能比?都是过日子,都是养家糊口。”
韩志明感到一阵不自在。他在官场摸爬滚打二十年,从市农业局副局长一路升到省级领导,习惯了被人仰望和恭维。现在母亲却将他的成就与五哥的乡村生活相提并论。
“你五哥要是上了大学,说不定能当比你更大的官。”林明秀继续道,目光转向远处吃草的羊群,“他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
王萍敏锐地察觉到丈夫的不适,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林明秀在一棵老榆树下坐下,示意儿子儿媳也坐过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三人身上,形成跳动的光斑。
“你们的父亲,”老人突然说,声音变得更加低沉,“其实是革命英雄。”
韩志明瞪大了眼睛:“什么?爸不是一直在家务农吗?”
“那是后来。”林明秀的眼神飘向远方,“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上有七处伤。要不是最后一次伤得太重,医生说他活不过六十岁,他根本不会提前退役。”
韩志明感到一阵眩晕,他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