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九十八)(第2页)
挂断电话,韩志明站在院子里发呆。六月的阳光炙热刺眼,照得他眼睛发酸。王萍走过来,轻轻挽住他的胳膊,“妈既然这么说了,我们就按她的意思办吧。老人家看得开,是福气。”
韩志明点点头,转身回屋收拾东西。他和王萍带上几件换洗衣物,又去超市买了肉菜水果,然后开着林小华的别克车,带着母亲一起前往小店村的老宅。
到家了,韩志明和王萍忙着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时,郑有福带着两个年轻帮手到了。老郑今年六十四岁,皮肤黝黑,一双粗糙的大手布满老茧,但眼神炯炯有神。他一进门就大声招呼:“老婶子!好久不见,您气色还是这么好!”
林明秀笑着迎上去,“有福啊,你也开始老了啊!”
郑有福哈哈大笑,随即正色道:“老婶子,您放心,您这活我一定给您干得漂漂亮亮的。知道志明忙,我特意带了两个徒弟,争取三天给您完工。”
棺材存放在东厢房里,是二十多年前林明秀六十大寿时,韩志明特意找村里的老木匠用上等柏木打造的。郑有福仔细检查后点点头:“木料好,做工细,就是漆有些剥落了。我们先把旧漆打磨掉,再上新漆,保证跟新的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小院里充满了砂纸打磨的沙沙声和油漆特有的气味。郑有福和两个徒弟从早忙到晚,连午饭都是匆匆扒拉几口就继续干活。林明秀则每天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好吃的,红烧肉、炖土鸡、韭菜盒子……香气飘得半个村子都能闻到。
第五天傍晚,郑有福擦着汗走进堂屋,“老婶子,完工了!您去看看满意不?”
林明秀在韩志明和王萍的搀扶下走进东厢房。棺材静静地放在两条长凳上,通体漆黑发亮,两侧的金色寿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林明秀绕着棺材走了一圈,伸手轻轻抚过光滑的漆面,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好,真好……”她喃喃道,“这就是我以后的家了。”
韩志明听到这话,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林明秀转头看见儿子哭,反而笑了:“傻孩子,哭什么?人走了就成了神仙,会一直保佑着这个家和家人。妈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而已。”
郑有福也轻声劝道:“志明,咱们农村人看这个看得开。我做了四十年漆匠,参与的白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生老病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老婶子这么豁达,是福气。”
韩志明抹去眼泪,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妈,明天中午我请老郑他们吃饭,您想吃什么,我让王萍去买。”
林明秀摆摆手,“不用她买,我明天亲自下厨。有福他们这几天辛苦了,我得好好犒劳犒劳。”
第二天一早,林明秀就忙活开了。她指挥王萍和面、剁馅,自己则系上围裙,在灶台前大显身手。韩志明从车上拿出珍藏的两瓶茅台,又去村里小卖部买了啤酒和饮料。
中午时分,一张大圆桌摆在梨树下,十六道菜摆得满满当当。清炖羊排冒着热气,小炒黄牛肉红绿相间,干香菇炒鸡香气扑鼻,山药焖排骨软烂入味……除了几盘时令青菜,几乎全是荤菜。
“老婶子,您这是要把我们撑死啊!”郑有福看着满桌佳肴,眼睛都直了。
林明秀笑着给每人夹菜,“多吃点,这几天辛苦了。志明,快把酒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