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皇密使 暗赴长安(第2页)
 鸿胪寺的王少卿早已接到裴炎的密令,知道这次遣唐使里藏着“贵客”。见津守吉祥出示“和”字玉坠,他不动声色地把人领到后堂,屏退左右:“津守先生一路辛苦,陛下已知你来意,三日后在紫宸殿召见。”
 津守吉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连忙取出密信和罪证:“烦请少卿大人转呈陛下,我家主人……愿为大唐藩属,只求陛下伸冤。”
 三日后,紫宸殿。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那个穿着唐式襕衫的倭人,目光平静无波。津守吉祥行的是三跪九叩的大礼,动作标准,比有些藩国使者还规矩。
 “你就是津守吉祥?”李承乾开口,声音透过殿内的梁柱,带着威严的回响。
 “是。”津守吉祥低着头,“臣奉倭国天皇之命,特来向陛下献上密信,诉我邦之冤。”
 内侍将密信呈上。李承乾慢慢展开,目光扫过“苏我氏专权”“愿为藩屏”等字样,又翻看了那些罪证——苏我家的兵器库图纸、与海盗往来的书信,甚至还有苏我入鹿私吞贡品的账目,样样都很实在。
 “天皇的心意,朕知道了。”李承乾放下密信,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只是,苏我氏是倭国的权臣,朕若插手,岂不是干涉他国内政?”
 津守吉祥连忙叩首:“陛下明鉴!苏我氏不仅乱我倭国,更勾结海盗袭扰大唐莱州,此次琉球之战,亦是他一意孤行。此獠不除,不仅倭国无宁日,大唐海东亦难安。天皇愿以王子为质,岁岁朝贡,只求陛下助我等拨乱反正,这不是干涉内政,是天朝上国为海东除害啊!”
 他的汉语说得极好,连“拨乱反正”“为海东除害”这样的词都用得恰到好处,显然是下过功夫的。
 李承乾没立刻答应,反而问起倭国的近况:“听说天皇推行大化改新,效仿唐制?”
 “是。”津守吉祥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均田制、租庸调制,皆是效仿大唐。只是苏我氏从中作梗,新法难以推行。天皇常说,若能得大唐相助,定能让倭国如大唐一般兴盛。”
 李承乾微微颔首,又问了些遣唐使在长安的见闻,津守吉祥都一一作答,言语间满是对大唐的仰慕。
 “你先下去吧。”李承乾最终说道,“鸿胪寺会为你安排住处,朕需要些时日,与大臣们商议。”
 津守吉祥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不敢再多言,恭敬地退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李承乾和裴炎。
 “陛下觉得,这津守吉祥可信吗?”裴炎问。
 “密信和罪证都不假,看来天皇和中臣镰足是真急了。”李承乾拿起那份兵器库图纸,“苏我氏在奈良城外藏了这么多兵器,倒是个有用的消息。”
 “那……答应他们?”
 “答应,但不能太快。”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深意,“先把津守吉祥安置在鸿胪寺,好吃好喝招待着,看看他的动静。同时,让郭正再去一趟奈良,和中臣镰足接上头,确认天皇的诚意,顺便查探苏我氏的虚实。”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薛仁贵,奄美岛的倭寨先别急着打,等长安的消息。若是能借天皇和中臣镰足的手,除掉苏我氏,比咱们直接出兵要省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