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巡查使赴倭 监督履约
“大人,船队已在登州港备妥,三十艘楼船,五千精兵,随时可发。”随行的兵部郎中低声禀报,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倭国虽已称藩,但苏我氏余党未清,怕有不测。”
裴炎放下谕令,目光扫过车窗外的市井。小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混在一起,透着长安特有的繁华。“陛下说了,巡查不是去打仗,是去‘验约’。”他淡淡道,“楼船是威慑,精兵是后盾,但真正管用的,是盟约上的字,是倭国对大唐的敬畏。”
此次赴倭,裴炎身负三项使命:一是核查倭国沿海驻军是否按约撤回内地,博多湾等五处军港是否移交大唐监使;二是清查参与过袭扰大唐的海盗头目,按唐律处置;三是监督“班田收授法”推行情况,确保新政不流于形式。出发前,李承乾特意嘱咐:“恩威并施,既要让他们知惧,也要让他们知感。”
船队在海东的碧波上航行半月,抵达博多湾时,孝德天皇已派中臣镰足带着百官在港口等候。码头上铺着崭新的红毡,倭国官员穿着模仿唐制的朝服,却总在细节处透着生涩——有人的袍角太长,有人的玉带系歪了,还有人对着裴炎的船队直咂舌,显然被楼船的宏伟震慑。如闻罔 嶵新蟑洁庚薪哙
“裴大人远道而来,辛苦辛苦!”中臣镰足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汉语说得比上次见面流利了许多,“陛下已在奈良城备下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
裴炎回礼,目光却越过他,落在港湾里的战船——那里停着不过十艘旧船,甲板上的士兵稀稀拉拉,显然是按约裁撤过的。“中臣大人客气了。”他语气平和,“公务要紧,宴席不急。先烦请带我去看看军港的移交情况吧。”
中臣镰足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点头:“理应如此,大人请。”
博多湾的军港果然已移交。大唐监使张诚带着裴炎查看营房,指着墙上的名册道:“大人,倭国驻军已全部撤回,现有五十名大唐巡检在此驻守,每日巡逻三次,海图和哨卡记录都在这里。”
裴炎翻看名册,每一页都有张诚和倭国地方官的共同签字,日期清晰,无可挑剔。他走到港口高处,望着远处的海面,只见几艘大唐的巡逻船正在游弋,帆上的“唐”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