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自在飞花1

第24章 沿海互市 渐消敌意(第3页)

 

“那就让国子监编本《商算入门》,送他们几册。”李承乾提笔在账册上批了行字,“再告诉互市监,多设几个‘译书馆’,教他们学唐话、认汉字——买卖做得越久,话听得越懂,心就离得越近。”

 

深秋的登州港,松平直政的船队准备返航了。船舱里堆满了蜀锦、瓷器,还有那本宝贝的《农桑辑要》。松平次郎抱着新得的唐制风筝,站在船头,和送别的唐商挥着手喊:“明年春天,我还来!给你带倭国的樱花饼!”

 

阿石的船也装满了货,他特意买了两身唐式棉袍,准备回去送给爹和妹妹。船开时,他拿出那本《千字文》,对着海面上的唐旗,一字一句地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虽然还有些拗口,却透着一股子认真。

 

海风拂过互市街,吹动着唐旗,也吹动着倭国的太阳旗、琉球的贝壳旗。不同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却不再是对峙的信号,更像一场热闹的合奏。商人们的吆喝声、算珠声、说笑声混在一起,盖过了曾经的刀光剑影,在海东的海岸线上,织出一张看不见的网——用丝绸、茶叶、香料、木材编织的网,网住了利益,也网住了渐渐消解的敌意。

 

李大人站在箭楼上,看着远去的船影,忽然想起刚开互市时,有人担心“引狼入室”。如今看来,狼未必是狼,只要给条活路,给个规矩,再烈的性子,也能磨出几分温顺。毕竟,谁愿意打打杀杀,放着安稳的生意不做呢?

 

夕阳落在海面上,把船影拉得很长。松平直政的船和阿石的船并排行着,船老大们隔着海浪喊着价钱,约定明年在明州互市再见。远处的大唐楼船缓缓驶过,船上的士兵朝他们挥了挥手,松平直政和阿石也连忙挥手回应——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倭人”“琉球人”,只是在海上讨生活的商人,而大唐,是他们最可靠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