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东晋名臣王珣:书法界的顶流,官场的老狐狸(第2页)

 2. 谢安时代:被针对的“前女婿”

 桓温去世后,谢安掌权。王珣作为“前女婿”,惨遭职场冷暴力——谢安先是把他外调豫章太守(相当于发配边疆),又安排他做散骑常侍(虚职)。王珣直接摆烂:“这破官谁爱当谁当!”硬是赖在京城不走,气得谢安直翻白眼。

 暗戳戳的反击

 谢安扩建豪宅炫耀权势,王珣冷笑一声,转头在《伯远帖》里写:“优游山水,不亦快哉!”——明摆着嘲讽谢安俗气。后来谢安病死,王珣被紧急召去写悼词,他提笔就写:“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表面吹捧,实则暗示谢安搞权谋像诸葛亮一样累死。

 3. 孝武帝时期:逆袭成“皇帝心腹”

 谢安一死,王珣立刻迎来人生转折。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个文艺青年,沉迷典籍,而王珣恰好才学出众,又会写文章,迅速成为皇帝身边的“头号笔杆子”。孝武帝甚至把他当“人形siri”用:起草诏书、拟定谥号、写哀悼文……连自己死后可能爆发的权斗,都提前安排王珣当“外挂”——让他在朝中镇场子,再派王恭、殷仲堪等人在地方当“打手”。

 帝王心术教学局

 孝武帝有次喝嗨了,问王珣:“朕能活多少岁?”王珣答:“陛下寿与天齐!”司马曜大笑:“放屁!朕要真能活千年,先把你熬成老王八!”两人表面插科打诨,实则互相试探——皇帝要的是听话的权臣,权臣要的是保命的承诺。

 三、官场生存秘笈:如何在权斗中“苟住”

 东晋朝堂堪比《权力的游戏》,但王珣却活成了“权游里的瓦里斯”——永远在风暴中心,却总能全身而退。

 1. 经典案例:智斗王国宝

 孝武帝被妃子谋杀后,权臣王国宝趁机乱政。王恭想直接起兵砍人,王珣却劝他:“别急!等这货作死到人神共愤,咱们再动手,这叫‘师出有名’!”后来王国宝果然被司马道子当替罪羊赐死,王恭佩服得五体投地:“老王,你简直像胡广(东汉老油条)一样会混啊!”王珣淡定回怼:“陈平不说话也能灭吕氏,你等着看结果呗!”

 2. 终极技能:装傻充愣

 司马道子怀疑王珣参与王恭叛乱,故意问他:“你知道他们要造反吗?”王珣一脸无辜:“我一个搞文艺的,哪懂这些打打杀杀?”成功蒙混过关。这种“选择性失明”的功夫,让他在司马家父子内斗、王恭殷仲堪混战中始终稳坐钓鱼台。

 3. 高阶操作:把敌人变成队友

 王珣晚年与司马道子合作对抗桓玄,旁人看不懂这波操作,他却在日记里写道:“今日与虎谋皮,他日虎皮可作地毯。”后来桓玄果然被刘裕干掉,而王家始终屹立不倒——这波在大气层的操作,连当代职场剧编剧都直呼内行!

 四、书法界的“顶流男神”:一封短信值千金

 如果说王珣的官场生涯是“苟住就是胜利”,那他的书法成就则是“躺赢”。作为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他从小在书法世家长大,随手写封信都能被后世当传家宝——比如那封着名的《伯远帖》。

 1. 《伯远帖》的奇幻漂流

 这封仅47字的短信,堪称书法界的“ssr卡”:“伯远老哥啊,我身体不好想躺平,好不容易混到个官职又不顺心,咱俩上次见面像在昨天,如今却隔着山山水水……”谁能想到,这封吐槽信后来被乾隆皇帝供在“三希堂”,与王羲之、王献之(的摹本)并称“三希”。董其昌更是疯狂打call:“见到王珣真迹,我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