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东晋名臣王珣:书法界的顶流,官场的老狐狸(第3页)

 更魔幻的是,1950年新中国咬牙花重金从香港买回《伯远帖》,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国宝必须回家!”如今它躺在故宫博物院,每天接受万人膜拜。

 2. 书法界的“凡尔赛大师”

 王珣在《伯远帖》里凡尔赛三连:“疾患”=“最近996加班有点累”;“志在优游”=“其实我不想当官”;“分别如昨”=“哎我们土豪的烦恼你们不懂”。

 这种“用最丧的语气炫最牛的技”的操作,让后世文人一边膜拜一边吐槽:“您老凡尔赛的时候,考虑过我们临帖人的心情吗?”

 五、历史照妖镜:是“老狐狸”还是“真名士”?

 1. 职场黑粉的差评

 同事王恭吐槽他像胡广(东汉和稀泥大师),骂他“圆滑”;政敌司马道子说他“首鼠两端”;就连《晋书》都阴阳怪气:“珣虽居高位,然无匡世之才。”

 2. 文艺迷弟的彩虹屁

 桓玄吹捧他:“风流为士类所宗”;南朝文人集体点赞:“珣之文采,江左第一”;明朝董其昌更夸张:“见此帖如见东晋风流!”

 3. 现代网友的硬核分析

 知乎热帖:“王珣算不算东晋puA大师?”

 高赞回答:“他完美掌握三大法则——对老板要‘舔’,对同事要‘糊弄’,对敌人要‘画饼’。建议写入《职场黑皮书》!”

 六、番外篇:王珣的朋友圈有多野

 1. 与谢玄的塑料兄弟情

 淝水之战前,谢玄找王珣借兵,王珣笑眯眯答应,转头却写信给堂弟王谧:“谢家要完,咱们准备捡漏。”结果谢玄大胜,王珣立刻发朋友圈:“恭喜谢兄!王家永远支持你!”——这变脸速度,川剧大师都甘拜下风。

 2. 和顾恺之的艺术家互怼

 大画家顾恺之给王珣画像,故意在他脸上点颗痣。王珣怒问:“你几个意思?”顾恺之淡定回答:“没这颗痣,千年后谁认得这是王珣?”——结果现代考古学家真靠这颗痣鉴定出画像,顾恺之堪称预言家。

 七、历史的黑色幽默

 王珣死后,司马道子本想给他差评,结果翻开遗物发现《伯远帖》,当场泪目:“这字写得……算了,追封个司徒吧!”

 而当年被他坑过的王国宝,坟头草都两米高了,还在《晋书》里当反面教材——可见混职场不仅要能力,还得有门才艺防身!

 八、尾声:当我们谈论王珣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职场启示录:别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要学王珣“自己挖坑自己埋光”;遇到谢安式领导,要么忍,要么偷偷写小作文diss他;装傻是门艺术,但别真傻——王珣装傻时手里还攥着《伯远帖》呢!

 文化传承的蝴蝶效应:谁能想到,一封摸鱼写的信,竟在1600年后成为故宫镇馆之宝?所以打工人请记住:你今天的朋友圈,可能就是明天的历史考点!

 历史人物的多面性:王珣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他就是个在乱世努力活着的聪明人。就像当代网友说的:“谁不想当陶渊明?可房贷不允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