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后秦“羌裂将”姚方成:帝国的脏活专家与历史隐身术大师(第2页)
二、“脏活”专业户:后秦帝国的“人形杀毒软件”
五年后(公元392年),长安城里的宫殿弥漫着浓重药味。后秦开国Ceo姚苌同志病倒了,进入“托孤模式”。他把太子姚兴叫到床边,准备交代后事。此时,姚方成的官职已经升到了“征南将军”(听着就威风)。他凭借敏锐的“职场嗅觉”,在空气中闻到了一丝“权力真空”的危险味道。
他凑近太子姚兴,压低声音,像极了谍战片里的情报员:“殿下,王统、徐成那几个前秦跳槽过来的高管,手里可都攥着私兵呢!老老板(指姚苌)万一…那啥了,这帮人就是行走的‘定时炸弹’啊!咱得先下手为强!”(史载:“王统、王广、苻胤、徐成、毛盛,皆陛下之仇,今闻陛下圣体不安,咸储异志,宜尽除之。”)
姚兴一听,小脸煞白,连夜召集心腹,上演了一场“长安不眠夜之高管清除计划”。王统等几位将领,还没搞清状况,就被送去见了阎王。姚苌在病床上听说后,气得差点从榻上蹦起来:“王统是我同乡!徐成那是业界大牛!你们…你们这帮败家玩意儿!”(史载:“王统兄弟,州里善人,吾方以委卿;徐成等亦前朝名将,吾方用之,奈何辄杀之!”)。骂归骂,眼看自己时日无多,这位老谋深算的开国君主最终还是默许了这场清洗。姚方成,就像一把精准的“政治手术刀”,替后秦王朝剜除了可能“癌变”的组织——虽然这把刀的“医德评分”妥妥是负分。
如果我们把《晋书》、《资治通鉴》当剧本看,姚方成的每次出场,都自带“血浆喷射”特效和“反派气场”Bgm。
公元387年(雍州之战): 主演“三斩徐嵩”动作片 + 导演“集体活埋”灾难片 + 策划“妇孺犒军”伦理片(史实依据:《晋书·姚苌载记》、《资治通鉴·卷107》)。
公元392年(托孤前夕): 编剧兼策划“诛杀五大降将”悬疑惊悚片(史实依据:《晋书·姚苌载记》、《资治通鉴·卷108》)。
政治遗产: 成功帮助姚兴政权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清除了内部不稳定因素,虽然手段极其不光彩。
这恰恰暴露了后秦王朝的“生存悖论”——靠背叛前秦(苻坚)上位,却又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生怕别人有样学样也给自己来一刀。姚方成,就是羌族版的“人形杀毒软件”兼“脏手套”,专门负责处理那些公司明面上不好说、不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阴暗面业务”。他的存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三、历史隐身术:从“刽子手”到“透明人”的谜之操作
然而,历史的剧本在这里发生了神奇的转折。当后秦王朝进入“姚兴时代”(394年姚兴即位),开始努力转型,从“暴力创业公司”向“文明治理集团”迈进时,姚方成这位曾经的“头号打手”、“首席清道夫”,却玩起了“大变活人”!
史书上,关于他在姚兴时代参与重大军政事务的记录,几乎清零。
公元394年废桥之战: 太子姚兴大破前秦残余势力首领苻登,此战堪称后秦的立国关键之战。战场上?没有姚方成!(史实依据:《晋书·姚兴载记上》、《资治通鉴·卷108》)
公元399年攻占洛阳: 后秦势力达到巅峰,将触角伸进中原心脏。攻城略地的名单里?查无此姚!(史实依据:《晋书·姚兴载记上》、《资治通鉴·卷111》)
姚兴治世的高光时刻: 提倡儒学,释放奴仆,整顿吏治,广纳高僧(鸠摩罗什就在长安译经),设立律学馆培训官员…长安城一度成为战乱中的“文明绿洲”、“学术圣地”。这些文治工程里?依然没有姚方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