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后秦“羌裂将”姚方成:帝国的脏活专家与历史隐身术大师(第3页)
这位曾经的“问题解决专家”(特指解决“人”的问题),仿佛一夜之间被开了“历史隐身挂”。他去了哪里?在干嘛?史书讳莫如深。有几种脑洞大开的可能性。
成功转型“幕后大佬”: 也许他深谙“急流勇退”之道,从台前“刽子手”摇身一变成为幕后“行政老黄牛”?负责些户籍、税收、后勤之类的琐碎工作?毕竟史官对这类“枯燥”事务往往兴趣缺缺。
姚兴的“去污名化”工程: 新老板姚兴立志打造“文明之邦”的人设,像姚方成这种满手血腥、自带“道德污点”的老臣,自然成了需要“雪藏”的对象。让他“消失”在聚光灯下,是最高明的危机公关。
“限定版人才”到期: 可能姚方成的技能点全加在了“乱世暴力创业期”的特定副本上。到了需要搞建设、讲文化、玩政治的“和平发展期”,他的那套“砍砍砍”模式就彻底out了,只能光荣退休(或被迫退休)。
领了“杀青”盒饭? 史书未载其卒年,也许就在392年那场大清洗后不久,他就因为各种原因(病逝?意外?)提前杀青了?这倒是最省事的解释。
最耐人寻味的是,当后秦遭遇了真正的“王炸级”危机——亲手养大的白眼狼赫连勃勃反叛(这位被姚兴重用、封为安北将军、镇守朔方的匈奴猛人,最终成了后秦王朝的掘墓人),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姚方成这位曾经的“首席灭火队长”,依然没有出现在任何“危机处理小组”的名单里。这位“暴力创业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仿佛真的随着那个野蛮生长、不讲武德的年代,一起谢幕退场了。这隐身术,玩得真是炉火纯青!
四、尾声:暴力“高利贷”与历史的“延迟到账”
据说,后秦长安城被刘裕攻破时,几个羌族老兵逃往陇西老家。路过当年徐嵩被做成“人肉拼图”的雍州旧战场,有人望着荒草萋萋,突然感慨:“唉,当年姚将军在这儿杀人立威,何等威风!现在呢?咱连他埋哪儿都不知道了…” 一阵风吹过,卷起沙尘,掠过野草,仿佛有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轻轻翻动大地这本厚重又无情的书。
姚方成用简单粗暴的暴力,试图“一键解决”复杂的道德困境和权力焦虑。他天真地以为,暴力是效率最高的“捷径”。但他忘了(或者根本不在乎),历史这位老会计,最讲究“因果记账法”,从不接受“跳过步骤”或“赖账”。后秦最终被自己亲手扶持的赫连勃勃反噬,又被刘裕这个“超级赛亚人”终结的命运,不正像是当年徐嵩临死前那番怒骂诅咒的“延迟到账”吗?利息还高得吓人!
在五胡十六国那盘巨大的、用血做棋子的棋盘上,姚方成就像一颗风格凌厉的“过河卒”。他拱卫着姚氏王旗,杀气腾腾地冲过了楚河汉界,砍翻了不少对手,确实为后秦的“开盘”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他和他的王朝,都无可避免地湮灭于时代更迭的滔天洪流之中。留给后世的,唯有《资治通鉴》里那几行冰冷刺目、泛着血光的文字,和一个关于暴力代价的永恒警示:出来混,用血做的抵押,迟早是要连本带利还的。历史的“高利贷”,专治各种不服和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