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后燕战神慕容隆:“职场”内斗的悲情MVP

《七绝?咏后燕高阳王慕容隆》

 龙城铁骑裂虔旌,燕帜孤悬朔气横。

 忽见霜锋摧砥柱,残碑风雨咽戈声。

 公元397年农历五月十八,辽东广都黄榆谷。槐花开得没心没肺,香气浓得能醉倒一匹马。鲜卑贵族慕容隆,后燕王朝的顶梁柱之一,却在这芬芳馥郁的初夏午后,被自家侄儿派来的“快递员”——刺客仇尼归——精准地送走了一生。冰冷的刀锋刺入身体时,这位让北魏铁骑都头疼不已的“常胜将军”,大概满脑子都是问号和感叹号:“搞咩啊?!老子在战场上刀枪不入,结果搁这儿被自己人‘偷塔’了?!”他挣扎着望向龙城的方向,眼神里写满了不甘和忧虑:“我躺板板不要紧……公司(指后燕)怕是要黄啊……”话音未落,生命已随着那漫天飘舞的槐花,一起打了个旋儿,落定了。

 极具黑色幽默的是,终结这位“百战不死小强”生命的,不是战场上明晃晃的刀枪剑戟,也不是敌营里的阴谋诡计,恰恰来自他天天在“家族会议”上点名批评的“问题青年”——清河公慕容会。这剧情,搁现代职场剧里,就叫“耿直高管因举报上司亲儿子贪污,惨遭职场暗杀”。慕容隆这剧本,拿得那叫一个憋屈又经典。

 一、创业元老:老爹慕容垂的“金牌打手兼救火队长”

 时间拨回384年,前秦帝国在淝水被东晋揍得找不着北后,内部乱成了一锅八宝粥。蛰伏已久的慕容垂(慕容隆他爹)一拍大腿:“机会来了!此时不创业,更待何时?”于是,后燕这家“初创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但创业路上总有小鬼拦路。前秦“分公司经理”苻丕也不是吃素的,派了心腹大将苻飞龙,带着一千名氐族“精锐保安”(实为监工),美其名曰“护送”慕容垂。慕容垂看着这群“尾巴”,心里直骂娘:这哪是护送,分明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啊!刚开张就遇到恶意收购,愁!

 “爹,这苻飞龙,就是咱创业路上的绊脚石,必须踢开!”年轻的慕容隆眼神犀利,给老爹出主意。他深知,不把这支“监工大队”料理干净,后燕公司分分钟就得“破产清算”。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午夜惊魂”在河内上演。慕容隆带着一票“敢死队”,跟父兄打配合,像开了“夜间潜行模式”一样摸进苻飞龙营地。一时间,刀光剑影,喊杀震天,一千名氐族“精锐”还没搞清状况,就被包了饺子,团灭了。苻飞龙的脑袋被高高挂起,成了后燕公司开张的第一面“血腥锦旗”。慕容隆此役展现的狠辣果决,连他爹慕容垂都忍不住点赞:“好大儿!有勇有谋,咱老慕容家的潜力股啊!”

 然而,创业之路堪比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一个不少。同年围攻邺城这个“大客户”,慕容垂这位“董事长”自己居然被前秦的“保安队”围堵在了一个叫华林园的“vip包间”里,危在旦夕!消息传来,慕容隆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带着手下最猛的“骑兵突击队”,像一阵龙卷风似的冲向敌阵。他挥舞长槊(类似加长版狼牙棒),冲在最前面,硬生生在“人墙”里撕开一条血路,把狼狈不堪的老爹给“捞”了出来。这一捞,捞的不仅是爹,更是后燕这家初创公司的“灵魂人物”和“核心专利”。

 接下来的几年,慕容隆成了他爹手里最锋利也最耐用的“开疆拓土专用瑞士军刀”。385年,前秦“前高管”邵兴在襄国搞“分公司独立”,成了心腹大患。慕容隆奉命“市场整顿”,以雷霆之势把邵兴揍趴下并“扭送总部”,冀州“市场”瞬间安静如鸡。同年,赵郡“草根创业者”赵粟拉起队伍“闹事”,又是慕容隆火速“平乱”,稳住了后燕至关重要的冀州“根据地”。

 到了387年,“前高管”张愿联合丁零“友商”首领翟辽,搞了个“反慕容联盟”,气势汹汹要来“收购”后燕。面对强敌,慕容隆拿出了“金牌策划”的本事,提出“先揍张愿这个出头鸟,再收拾新栅那个跟屁虫”的战略。他亲率主力,玩了一招“出其不意”,在瓮口(今山东益都附近)把张愿堵个正着。这场“瓮口歼灭战”打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斩首7800级(古代计数单位,相当于砍了7800个脑袋),张愿本人靠着“闪现”技能才勉强逃脱,狼狈程度堪比刚被城管追了八条街的小贩。新栅的守将齐涉一看“带头大哥”都凉了,立马举手投降,结果还是被咔嚓了。慕容隆的军事才华在这些硬仗恶仗里闪闪发光,“勇略兼备”这块金字招牌,算是彻底在中原“商圈”打响了。

 二、分公司Ceo的自我修养:辽东“种田流”大师

 公司初创期烧钱打仗,得有个稳定的大后方负责“造血”和“输兵”。辽东,这块慕容家的“龙兴之地”,自然成了后燕的“核心研发中心”兼“后勤保障基地”。389年,慕容垂做了个关键人事任命:把原“幽州分公司”Ceo慕容农(慕容隆的兄弟)调走,让最能干的儿子慕容隆去坐镇龙城(今辽宁朝阳),当“辽东大区经理”。

 慕容隆从硝烟弥漫的“前线销售部”空降到相对安稳的“后方生产部”,角色转换那叫一个丝滑。他明白,搞“生产经营”和“开疆拓土”完全是两码事,不能靠蛮力。这位“新官”上任,没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展现出惊人的“职场智慧”——全盘继承并优化了前任慕容农的“以人为本、休养生息”政策。在慕容隆看来,辽东需要的不是“996福报”和“极限压榨”,而是“放水养鱼”。

 他大力推行“垦荒种田计划”,亲自下“田间地头”视察农时,还跟手下开玩笑:“刀枪入库,马放南山?no,no,no!刀枪要擦得锃亮,但地里的庄稼更要伺候好!咱辽东的兵,得吃自家地里长出来的饱饭,打仗才有劲儿!”他一边整顿军备(不能让人偷家),一边减轻赋税(让老百姓喘口气),鼓励生产(多打粮食多养猪)。短短几年,龙城周边沃野千里,仓库堆得满满当当,老百姓安居乐业,小日子过得挺美。辽东成功转型为后燕最稳固的“粮仓”和“兵员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给前线“输血供氧”。慕容隆这“种田流”玩得,堪称十六国版“模拟城市”大师。

 慕容隆的“仁政”可不是“老好人”。389年,北平(今河北遵化东)人吴柱,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拥立一个叫法长的和尚当“皇帝”,聚集了几千号人在白狼城(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西南)搞“非法集会”,动静不小。消息传到龙城,幕僚们有点慌,建议调“大军”去“维稳”。慕容隆一听,差点笑出声:“噗!一个和尚,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就敢称帝了?这剧本也太潦草了吧!”他一眼看穿其“草台班子”的本质,就派了一支百来人的“精锐特勤队”,星夜兼程奔袭白狼城。这支“快反部队”如同神兵天降,叛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冲得七零八落。吴柱当场被“签收”(擒获),所谓的“法长皇帝”估计是趁乱“下线跑路”了。一场可能燎原的“星星之火”,被慕容隆用最小的成本、最精准的“定点清除”给摁灭了。辽东在他的治理下,实现了真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治安好到小偷都要失业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