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后燕战神慕容隆:“职场”内斗的悲情MVP(第2页)

 三、帝国sos:参合陂惨案后的“救场英雄”与“猪队友”

 可惜好景不长,后燕这家“公司”的“高光时刻”跟烟花似的,绚烂但短暂。395年,“太子”慕容宝带着公司的“主力精英团”,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被北魏“霸道总裁”拓跋珪打了个“团灭”,几乎全军覆没。后燕“元气”大伤,股价(国运)一路暴跌,眼看就要“st退市”了。

 396年,垂垂老矣的“董事长”慕容垂,这位戎马一生的传奇大佬,决定亲自披挂上阵,来一场“绝地反击”,试图挽救公司破产的命运。而担任这场“背水一战”的前锋大将,正是他最能打、最靠谱的儿子——慕容隆。

 慕容隆没让他爹失望。他带着以龙城“老员工”为骨干的“精锐突击队”,像一把淬火的尖刀,直插北魏“腹地”,目标直指平城(今山西大同)这个“区域总部”。北魏“皇亲国戚”、猛人陈留公拓跋虔坐镇平城,仗着自己武艺高强(且可能有点飘),压根没把远道而来的燕军放在眼里,估计还在城里涮着火锅唱着歌。

 慕容隆精准地利用了拓跋虔的“轻敌Buff”。他命令部队“静默行军”,关掉“Bgm”(偃旗息鼓),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突袭平城!当燕军如同开了“传送门”一样出现在城下时,拓跋虔才如梦初醒,火锅汤都吓洒了,赶紧抄家伙应战。两军短兵相接,慕容隆身先士卒,拍马直取拓跋虔!一场“皇城pk”,这位北魏“悍将”竟然被慕容隆亲手“斩于马下”!主帅一倒,平城守军瞬间“士气归零”,三万“员工”被慕容隆“友好接收”(收编)。这场“平城大捷”,是参合陂惨败后,后燕取得的最大“融资成功”(胜利),如同给iCu里的公司打了一针肾上腺素,暂时稳住了“股价”,遏制了北魏汹涌的“并购”势头。慕容隆的“战神”之名,再次响彻北疆,估计拓跋珪听到都得肝颤一下。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慕容垂这位“定海神针”在回师路上“驾鹤西去”了(病逝),后燕失去了最后的“精神领袖”和“战略核心”。397年,北魏“总裁”拓跋珪亲率“集团大军”,再次气势汹汹南下,直扑后燕“总部”中山(今河北定州)。着名的“柏肆之战”(今河北藁城北)爆发!危难时刻,慕容隆再次挺身而出,展现了“救火队长”的担当。他精心挑选了一万多名“敢死队员”,趁着月黑风高,对驻扎在滹沱河北岸的北魏“豪华大营”发动了“午夜惊魂2.0”版突袭!

 这场夜袭初期效果拔群!燕军“敢死队”如猛虎下山,冲进魏营四处放火砍人,杀得那叫一个痛快。混乱中,据说连拓跋珪本人都被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连鞋子都跑丢了,差点就被燕军“活捉Boss”!整个北魏大营乱成一锅沸腾的八宝粥。眼看胜利在望,天边都泛起鱼肚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惜,历史剧本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极其膈应人的“转折点”——负责“接应”和“扩大战果”的后燕“赵王”慕容麟(也是慕容隆的兄弟),不知道是吓破了胆(怂),还是想保存自己“部门”的实力(自私),或者就是跟慕容隆有“办公室矛盾”(嫉妒),居然按兵不动!说好的“主力渡河支援”呢?鸽了!放了慕容隆的鸽子!孤军深入的慕容隆所部,在魏军回过神来,开启“反外挂模式”组织反击后,瞬间陷入重围,损失惨重,只能含恨撤回南岸。一次本可以“翻盘逆袭”甚至“活捉敌方Ceo”的完美奇袭,就因为自家“猪队友”关键时刻掉链子,功亏一篑!慕容隆心里估计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麟一样的队友啊!”

 柏肆战败,北魏大军乘胜把后燕“总部”中山围了个水泄不通,开启了“围城副本”。城内人心惶惶,气氛堪比“公司破产前夜”。慕容隆冷静分析“市场形势”,力主趁着魏军“久战已疲、锐气已堕”(加班太久,士气低落)的窗口期,集结城内最后的“精锐资本”,出城与敌进行“战略决战”!他在“高层会议”上拍着桌子(可能)慷慨陈词:“同志们!再这么死守下去,咱就真成‘瓮中之鳖’了!看看外面那帮‘草原拆迁队’(魏军),虽然人多,但加班加点攻城这么久,早就累成狗了!让我带队冲出去,跟他们梭哈一把!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这是咱最后的机会了!”(今久守穷城,终将自毙。观魏军虽众,然久战已疲,锐气已堕。臣请率诸军出城,与之决一死战!此乃存亡之机!)然而,掌握部分“兵权”的慕容麟(对,又是那个“猪队友”!),出于“部门利益”和“个人前途”的考虑(怕慕容隆再立大功,自己地位不保),疯狂“投反对票”,百般阻挠,甚至散布“出去就是送人头”的“内幕消息”动摇军心。宝贵的“战机窗口”就在这无休止的“会议扯皮”和慕容麟的“暗中使绊子”中,像手里的沙子一样无情地溜走了。最终,当北魏大军吃饱喝足、修好“攻城器械”准备“强拆”时,后燕已经失去了最后一丝“翻盘”的可能。慕容隆气得想吐血,奈何“猪队友”是“皇亲国戚”,动不得!

 眼见中山“总部”是守不住了,慕容隆审时度势,脑子转得飞快,转而支持范阳王慕容德等人提出的“战略性搬迁”方案——迁都龙城(回辽东老家)。但他绝不是要“躺平”!在讨论“搬家计划”时,他特别强调:“咱搬去龙城,不是去度假养老的!那是要‘深挖洞,广积粮’,准备‘二次创业’!关键是什么?是省吃俭用(节用),是爱护‘员工’(爱民),是种好地(务农),是练好兵(训兵)!等咱‘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了,再瞅准机会,‘杀回中原,夺回市场’!”(北迁龙城,非为苟安,乃为卷土重来之基!至关紧要者,在于节用爱民,务农训兵。待甲兵既足,粮秣充盈,方可伺机而动,恢复旧疆!)这清晰的“三步走复兴战略”,展现了他深远的战略眼光——保存“核心资产”和“有生力量”,以辽东为“创业基地”,徐图东山再起。这无疑是当时后燕最理性、最具可操作性的“破产重组方案”。

 四、职场暗箭:喋血槐花香

 慕容隆的悲剧,不仅在于“竞争对手”(北魏)太强大,更在于后燕“家族企业”内部那令人窒息的内卷和“办公室政治”。他性格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不爽的人和事,管你皇亲国戚,照怼不误。“太子”慕容宝死后,慕容垂幼子慕容熙年纪太小,“储位”空悬。慕容垂临终前,曾私下属意由慕容隆的弟弟、时任“幽州分公司经理”的慕容会接班(《资治通鉴》卷108载:“垂…谓太子宝曰:‘…以会为嗣。’”)。然而,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等“少壮派宗室”势力不小,最终慕容垂的“遗嘱”被“技术性调整”(篡改),年幼的慕容熙被扶上了“Ceo”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