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后凉宰相杨颖:在武将堆里念劝农经的“倒霉蛋”
《七绝?咏后凉中书令杨颖》
弘农玉笏映胡霜,谏化干戈铸耒秧。
雪水淬锋禾作盾,沙埋蠹简字生芒。
话说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一声令下,七万大军(别被“投鞭断流”的牛皮忽悠了,这次是实打实的精锐)如决堤洪水般涌向西域龟兹城下。那场面,黄沙蔽日,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撞击声,混成一锅滚烫的“西域大乱炖”。在这锅“乱炖”里翻滚的,有一位身份特殊的“食材”——弘农杨氏的后人,杨颖。彼时,他作为骁骑将军吕光的佐将(可以理解为高级参谋兼文书),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大型“职场团建”(还是玩命的那种)。刀光剑影里,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粒弘农名门的“金种子”,日后会在一群崇尚“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凉州武夫堆里,试图生根发芽,最后还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成了十六国乱世里一枚充满黑色幽默的注脚。
一、从军帐文书到宰相府印:一个文青的“硬核”晋升路
杨颖同志的家世背景,在讲究门第的魏晋南北朝,堪称“顶配vip中p”——弘农杨氏。这家族,祖上阔过好几百年,出过“关西孔子”杨震这样的大儒,门楣光耀得能闪瞎人眼。按理说,这种出身,搁在太平年月,闭着眼睛都能混个清贵闲职。奈何他生不逢时,赶上了五胡十六国这场超长待机、特效拉满的“全武行”大乱斗。家族光环?不好意思,在胡骑的马刀和军阀的狼牙棒面前,还不如一袋实实在在的粮食好使。
于是,杨颖同学审时度势(或者说被逼无奈),果断放下了世家子弟的矜持(和可能存在的偶像包袱),抄起笔杆子(可能也象征性地配了把剑壮胆),一头扎进了前秦大将吕光的西征军大营。建元十九年(383年),他跟着吕老板踏上了漫漫西征路,目的地:遥远的龟兹。
龟兹城下,大军扎营。主帅吕光,一个典型的凉州猛男,看着身边这位斯斯文文的弘农杨氏子弟,估计心里直犯嘀咕:这细皮嫩肉的,能打仗?说不定某次军议后,吕光半开玩笑地拍着杨颖的肩膀:“杨佐将啊,你这拿惯了毛笔的手,握起战刀来,可还习惯?别到时候砍敌人没砍着,先把自己手指头削了!”杨颖呢?大概也只能挤出个职业假笑,躬身回答:“将军说笑了。笔可安邦,刀可定国,小子不才,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这刀嘛……握握还是可以的!”(内心os:握刀?能握紧笔杆子写好军令文书就不错了!)
史书对杨颖在西域的具体战功着墨不多,估计他主要干的还是老本行——文书、参谋、后勤,偶尔客串一下“政委”给大伙儿讲讲(可能没人听的)大道理。但金子总会发光,尤其是在一群“大老粗”中间,一个能写会算、脑子清醒的文化人,简直像沙漠里的绿洲一样珍贵。杨颖凭借他的“笔杆子”和清晰的头脑,逐渐成了吕光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兼“文胆”。吕老板有啥搞不定的文书工作、头疼的行政难题,甚至想给朝廷写个报告吹吹牛,都得找他。
时间一晃到了386年,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的余震中彻底玩完,天下更是乱成一锅粥。吕光一看,哟呵,机会来了!果断在凉州自立门户,宣布成立“后凉有限责任公司”,自任“三河王”(后来自称天王,升级了)。作为创业元老兼“笔杆子”担当,杨颖的官职也水涨船高,坐火箭般升到了中书侍郎——相当于董事长兼ceo吕光的首席秘书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核心圈子里的人了!
这时,杨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包装”能力就派上大用场了。他很快发现自家老板吕光有个大痛点:出身不够“高大上”!在那个“拼爹”、“拼祖宗”比现在更甚的时代,吕老板的家族谱系往上数几代,好像没啥特别拿得出手的“牛人祖宗”。这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就有点虚啊!好比开公司没个响亮的名头,融资都困难。
某日朝会,杨颖清了清嗓子,拿出精心准备的ppt(假如有的话),开始他的“包装秀”:“启禀陛下!臣夜观天象(其实就是熬夜查资料),细读史书,发现咱们吕氏,那可是源远流长,血统高贵啊!您看那周朝的吕望(姜子牙),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八十岁还能钓到周文王这条大鱼,开创八百年基业,德配天地,功盖寰宇!陛下您英明神武,正是吕望老祖宗最优秀的苗裔!咱何不尊吕望为始祖,正本清源,告慰天下?”
吕光一听,眼睛瞪得像铜铃:妙啊!姜子牙!这祖宗够硬核!够牌面!以后谁还敢说俺老吕家没底蕴?当场拍板:“准了!杨爱卿深得朕心!” 这一招“认祖归宗”的政治包装术,堪称“品牌重塑”的经典案例,瞬间给后凉这个草台班子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历史感爆棚的“龙袍”。杨颖凭借此“神来之笔”,在朝堂的地位彻底稳了,成了吕老板心腹中的心腹。
公元399年,后凉“董事长”换人了。老吕光驾鹤西去,继位的是他儿子吕纂。这位新老板,可能感念杨颖当年给他家“认了个超级阔祖宗”的大功(让他在精神上成了“神二代”),也可能确实觉得这老杨靠谱、能办事,大手一挥:杨爱卿,中书令(宰相)的位置,就交给你了!于是,杨颖正式登顶后凉文官系统的巅峰。更牛的是,他还和董方、郭抱、贾虔三位实力派将军(都是跟着吕光砍出来的狠角色)并称“四府佐将”,共同执掌军政大权。一个拿笔杆子的文士,在“武德”极其充沛的后凉,硬是挤进了最高决策圈,成了“四大天王”之一。这画面,想想就有点违和又励志,堪称十六国政坛的“奇迹暖暖”。
二、宰相的诙谐劝谏术:如何在暴君面前优雅地“作死”
杨颖坐上了宰相宝座,但屁股还没捂热乎,就发现这位置简直是火山口——新老板吕纂同志,完美继承了他爹的勇猛(莽撞),还额外点亮了“好大喜功”和“沉迷享乐”两大坑爹技能树。杨宰相的“诤臣”生涯,就此在刀尖上开始了他的“脱口秀”。
1. 三堆之战:给膨胀的帝王“放放气”
公元400年,后凉咸宁二年。刚登基没多久的吕纂,坐在龙椅上感觉浑身不得劲。看着地图上南凉(秃发鲜卑的地盘)那块地方,心里像有只小猫在挠:打下来!必须打下来!证明我吕某人比老爹还牛!于是,他大手一挥,宣布:御驾亲征!目标:踏平南凉!
消息一出,朝堂上那群武将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唤,纷纷表示要打头阵,砍他丫的!只有杨颖,这位“四府佐将”中的“文胆”,眉头拧成了麻花,心里疯狂吐槽:老板,您这刚上台就玩这么大?家里余粮够吗?兵练好了吗?情报工作做足了吗?看着吕纂意气风发地点将,杨颖知道再不说话就晚了。他一步踏出,声音沉稳却自带扩音效果,瞬间压住了满堂的喧嚣:“陛下!万万使不得啊!”(先来个定场词) “臣听说,那南凉的秃发利鹿孤(当时的南凉君主),虽然地盘不大,但人家上下一心,号令严明,国内铁板一块,连个苍蝇缝儿都找不着!这哪是出兵的好时候?这不是去打仗,这是去给人家送‘军功章’和‘慰问品’啊!” 他环视了一圈那些激动得脸红脖子粗的武将,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凉飕飕的黑色幽默:“陛下欲行天威,也得看天时地利人和不是?今儿个咱要是就这么两眼一抹黑地冲过去,恐怕不是‘一统河西’,倒像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咱后凉这点家底儿,经得起这么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