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久病成医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乐土!(第3页)
他忽然明白,自己这混沌初开时便有的旧疾,本就是阴阳失衡所致。混沌生两极,两极化四象,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庭众仙只知固守一法,自然治不好这先天的失衡之症。
“晓晓,”张兴东站起身,周身忽然泛起淡淡的金光,青布长衫化作龙袍,冕旒在头顶缓缓浮现,“多谢你让朕悟透了医道,也悟透了治世之道。”
王晓晓惊得后退一步,手里的药杵都掉在了地上:“您……您是……”
“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张兴东抬手一挥,一道金光落在诊所的牌匾上,原本的“中西医结合诊所”几个字旁,多了一行小字——“天道无偏,医道同理”,“你以仁心行医,不拘一格,朕封你为‘三界医仙’,许你在天庭开设医馆,传人间医道。”
王晓晓看着他身上威严的帝气,又想起这些日子他温和的模样,忽然笑了:“封我医仙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你说。”
“我要在天庭医馆里,既设脉案,也摆听诊器;既炼丹药,也制西药。”王晓晓认真地说,“还要请李医生一起去,他的西医术很好。”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
金光闪过,张兴东带着王晓晓和闻讯赶来的李哲,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杏林镇的百姓只看到诊所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里隐约有仙乐传来,等云气散去,诊所依旧,只是牌匾上的字迹变得金光闪闪,百病不侵。
紫霄宫内,张兴东坐在龙椅上,元神的灼痛感已完全消失,体内阴阳调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充盈。太白金星和众仙看着站在殿下的王晓晓和李哲,虽有不解,却见陛下气色大好,便都不敢多言。
“众仙家,”张兴东的声音传遍天庭,“今日朕悟得一理:大道至简,殊途同归。道家的清静,佛家的慈悲,人间的医道,本就没有高下之分。”他看向王晓晓,“从今日起,天庭设‘三界医馆’,由王晓晓执掌,凡仙凡有疾,皆可前往诊治,不拘道法佛法,只论救人之术。”
众仙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纷纷躬身应诺。他们想起过往那些难治的旧疾,想起凡间流传的种种医案,忽然明白,陛下这次下凡,带回的不仅是治病的方子,更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治世之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晓晓和李哲在天庭开设医馆的消息很快传遍三界。起初,仙家们对那些打针、输液的法子颇有微词,可当赤脚大仙的脚气被西药药膏治好,当托塔李天王的老寒腿在针灸和理疗下痊愈,质疑声渐渐变成了赞叹。
张兴东偶尔会去医馆坐坐,看王晓晓给仙家把脉,听李哲讲解人体解剖图。他不再执着于用仙家法力强行压制旧疾,而是每日按着王晓晓开的“方子”——清晨练道家吐纳,午后读佛家心经,傍晚用西医的方法监测体内气息流动。
这日,太白金星捧着新炼的丹药来见:“陛下,老君说,按您新悟的医道,他在丹药里加了些凡间的草药精华,效果比以前好上三成。”
张兴东接过丹药,放在鼻尖闻了闻,笑道:“告诉他,下次可以试试加些维生素,或许效果更好。”
太白金星愣了愣,随即也笑了:“老臣这就去说。”
殿外的云气依旧缭绕,只是紫霄宫的金砖地面,似乎比以往更多了几分人间的暖意。张兴东望着三界的方向,那里,杏林镇的诊所依旧人来人往,天庭的医馆里,中西药香交织成独特的气息。
他忽然明白,所谓王道,从来不是固守一端,而是像那中西医结合的医道一般,既能观天地之整体,又能察毫厘之精准,兼容并蓄,方得长久。这道理,治病如此,治国如此,三界安宁,亦是如此。
而那混沌初开时的旧疾,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发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