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这基础设施基础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兴修水利

天庭水利记

 

紫霄宫的玉阶被连日的暴雨冲刷得发亮,玉皇大帝张兴东望着案头堆积的奏章,眉头拧成了绳。最上面那本《三界水患录》上,“黄河决堤,良田尽毁”“珠江泛滥,溺亡三千”的朱批旁,还沾着凡间百姓的血泪。

 

“陛下,”太白金星捧着拂尘的手微微发颤,“东海龙王降雨失度,致使凡间洪涝成灾;而西域旱魃作祟,良田龟裂,百姓易子而食。天庭的水利仙官只会筑坝堵水,三千年了,治水之法竟毫无长进!”

 

张兴东望向殿外,南天门的梁柱上还挂着未干的水渍——前日天河倒灌,若非天兵拼死抵挡,凌霄宝殿险些被淹。他忽然想起乾坤镜里的景象:凡间的三峡大坝如巨龙横卧,拦住滔天洪水;南水北调的水渠像银色的绸带,将长江水引向干涸的北方;实验室里,人们用“水文模型”预测洪水,精准得如同未卜先知。

 

“朕要去凡间看看。”他周身的帝气悄然收敛,化作一身粗布蓑衣,腰间的玉如意换成了丈量土地的标尺,“看看真正的‘治水之道’,究竟是什么模样。”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水利乃天定,岂容凡人妄改?治水当靠龙王降雨,哪能靠铁石筑坝?”

 

“若天道不公,水患不绝,那这‘天定’便该改改。”张兴东扛起墙角的铁锹,“就说朕闭关悟‘润下之道’,一应事务由你暂代。”

 

话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清风坠向凡间,落在黄河岸边的“利民水利站”外。

 

正是汛期末尾,河岸边却不见想象中的狼藉。几个穿蓝色工装的人正站在堤坝上,用“全站仪”测量沉降,远处的“清淤船”正将河底的泥沙吸上岸,堆成整齐的土丘。堤坝内侧的“生态护坡”上,芦苇丛生,几只水鸟正在浅滩觅食,与坚硬的混凝土相映成趣。

 

“老先生是来视察的专家?”

 

清脆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张兴东转身,见是位戴草帽的姑娘,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点。她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仪器,正往堤坝上贴,仪器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形。胸前的工牌写着“王晓晓 水利工程师”,晒黑的脸上嵌着双明亮的眼睛。

 

“路过此地,见这堤坝稳固,特来请教。”张兴东目光落在那仪器上,“这小玩意儿能比河伯的‘测水灵珠’还准?”

 

“这是‘渗压计’,能测堤坝的渗水情况。”王晓晓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平板,“您看,这是整个河段的‘数字孪生模型’,哪里有管涌、哪里会沉降,电脑上看得一清二楚,比肉眼观察早三天发现隐患。那边的‘泄洪闸’是智能的,水位超过警戒线会自动开启,不用再靠人盯着。”

 

她引着张兴东走上堤坝,脚下的混凝土路面平整坚实,每隔百米就有一个“监测桩”。“这堤坝是‘百年工程’,地基打了三十米深,用的是‘高压喷射注浆’技术,能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们还在两岸种了防护林,既能固土,又能净化水质——治水不能光堵,得疏堵结合,还得跟自然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