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这基础设施基础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兴修水利(第3页)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朕封你为‘三界水利总管’,调四海龙王、山川土地听你差遣,朕还要下旨:举三界之力,兴修水利,凡堤坝、水渠、水库,皆按‘百年大计’修建,让水患成为历史!”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黄河岸边的水利员们只看到堤坝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掠过的地方,河水变得清澈,堤坝更加坚固,连河底的泥沙都仿佛开始有序沉积,不再为祸。
紫霄宫内,张兴东端坐龙椅,王晓晓则站在丹陛之下,面对着满朝仙卿。她手里拿着“三界水利规划图”,正给众神讲解:“……我们先给天河装‘水文监测系统’,精准预测水量;再修‘跨天河水渠’,把多余的水引向干旱的西域;在四海建‘蓄洪湖’,汛期蓄水,旱期放水;还要教山神种‘水土保持林’,从源头减少泥沙……”
众神面面相觑,却见东海龙王第一个出列:“陛下英明!老龙降雨总怕多了成灾、少了成旱,有了这‘规划’,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自此,天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水利变革。天河装上了“智能闸门”,水位常年稳定在安全线;西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来天河之水,沙漠里长出了仙稻;四海的“蓄洪湖”在汛期拦下洪水,旱季放出甘霖,凡间的洪涝旱灾减少了九成。
张兴东常去“三界水利枢纽”巡视,看着土地神用“滴灌技术”浇灌仙田,看着龙王通过“远程监测”调度降雨,看着王母娘娘饶有兴致地在“生态护坡”上种瑶池仙花。他想起那本《三界水患录》,如今上面的“决堤”“泛滥”字样已被“安澜”“丰饶”取代,三界的土地因为水的滋养,比以前肥沃了百倍。
这日,王晓晓捧着“三界水利百年规划”来见:“陛下您看,这是未来一百年的水利蓝图,从天河治理到凡间灌溉,从水土保持到生态修复,样样都有。我们要让每一滴水都用在该用的地方,让子孙后代再也不用怕水患。”
张兴东看着蓝图上纵横交错的水渠、堤坝、水库,像一张守护三界的巨网。他忽然明白,所谓“基础设施”,水利是“命脉”——能源是动力,交通是脉络,通信是神经,而水利是让万物生长、文明延续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水利,再强的能源也无法灌溉良田,再快的交通也躲不过洪水,这便是“百年大计,兴修水利”的真谛。
而那座横跨天河的“安澜大坝”,在往后的亿万年里,一直是天庭最宏伟的建筑。坝体上,张兴东亲笔题下的“水润三界,利在千秋”八个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见证着仙凡携手,用智慧驯服洪水,用远见滋养土地——这,才是基础设施最坚实的根基,也是三界繁荣最长久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