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梦见自己手中那根金杖转世投胎成人叫张晶(第2页)

 "姑娘,请问有医治跌打损伤的药吗?"张兴东走进铺子,故意粗着嗓子问。

 姑娘抬头时,他看清了那双眼睛——亮得像秋水,带着悲悯,右手手心的胎记在药捻子的映衬下,泛着温润的光。"有的,请坐。"张晶的声音清冽如泉,起身时步态沉稳,像握着无形的权杖。

 张兴东伸出手腕,她指尖搭上他的脉,忽然"咦"了一声:"先生的脉象......很特别,像是......"她顿了顿,抬头看他,眼里带着疑惑,"像是蕴藏着磅礴的生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兴东心头一颤。当年的"镇国"金杖,在他手中时,也常透着这样的生机。

 "我爹说,行医如执杖,要稳,要正,"张晶取来药盒,里面是她自制的药膏,散发着草药的清香,"药是救人的,不是谋利的。您看这药膏,用的都是山里的草药,虽不值钱,却能实实在在止痛。"

 张兴东望着那盒药膏,忽然想起"镇国"金杖上的五谷纹样,都是护佑民生的寓意。

 "夜里关了铺门,我常对着药杵说话,"张晶坐在药碾旁,右手轻轻抚摸手心的胎记,"我总觉得有个声音在教我辨药,说哪种草能治心病,哪种根能安心神。有次知府的人来砸药铺,是我爹留下的铜药罐忽然从架上掉下来,砸在领头人的脚上,才算逼退了他们。"她忽然笑了,眼角带着坚毅的纹路,"先生,您说器物有魂吗?我总觉得,有什么在护着这药铺呢。"

 张兴东望着她手心的胎记,想起当年紧握金杖时的使命感。"有的,"他轻声说,"它们记着人的使命,比谁都执着。"

 那天他在药铺待了很久,看她抓药,看她碾药,看她在灯下研读医书。他发现她碾药时,总爱用右手抵住药碾末端,这姿势和当年他紧握"镇国"金杖时一模一样;她给穷人免药钱时,会轻轻拍对方的手背,像极了金杖护佑百姓时的沉稳。

 "您也懂医术?"张晶见他总盯着墙角的铜药罐,忍不住问。

 "嗯,年轻时学过护国安民之术。"张兴东指着那个药罐,"这物件很像我当年执过的金杖,也带着护佑之心。"

 张晶眼睛一亮:"真的?我总觉得自己的名字耳熟,好像和什么贵重器物有关似的。"她忽然凑近,压低声音,"不瞒您说,我总做些怪梦,梦见自己握着一根金杖站在城楼,梦见火海里有双眼睛在看着我,还梦见......有人把温暖的液体滴在我'嘴'上......"

 "那不是梦,是'镇国'的记忆。"张兴东看着她眼里的光,"它记了三百年,就为了再找到能让它完成使命的人。"

 张晶手里的药杵"当啷"掉在地上,药草撒了一地。

 接下来的日子,张兴东常借着"抓药"的由头来药铺。他知道了她为了采一味救命的草药,冒雨爬上悬崖;知道了她把赚来的钱大半买了粮食,分给村里的饥民,说"药能医病,粮能救命";知道了她最大的心愿,是开个医馆,教更多人学医,让天下人都能看得起病。

 "先生,您说这救人的事能长久吗?"有次收了铺门,她坐在月光下晒药草,忽然问。

 张兴东望着她手心的胎记,想起当年"镇国"金杖护城时的坚定。"能的,"他说,"只要你守着初心,就有人跟着你走。"

 这天张兴东又来药铺,却见门板上贴着张字条,是用毛笔写的工整小楷:

 "先生,知府带人来拆药铺,说我聚众闹事。我往山里躲了,您别找我。药草在,我就在。等他们走了,我就回来接着给人治病。"

 字迹被雨水晕开了几处,旁边画着一株小小的草药。

 张兴东捏着那张纸,指节泛白。他能感觉到,她的气息正在山林里穿行,带着不屈和使命感,像当年被叛军追杀时,他紧握的"镇国"金杖。

 "金星!"他对着空气低喝,周身的仙气再也藏不住,灰色长衫瞬间化作龙袍,"知府在哪?!"

 太白金星凭空出现,见他动了真怒,连忙道:"在药铺前!正指挥人拆房呢,说要把张姑娘找出来治罪!"

 "找死!"张兴东的声音里结了冰,一步踏出巷口,南天门的金光在他身后炸开,"备辇!"

 等张兴东赶到时,药铺的屋顶已被掀了一半,知府正得意地指挥人搬药柜,嘴里骂骂咧咧:"一个小丫头,还敢跟官府作对!今天就让她知道,谁才是这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