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梦见蜗牛转世投胎成人叫陈八牛(第3页)

 “道长,”他忽然开口,“我想下山。”

 老道正在扫地,闻言停下扫帚:“去哪?”

 “去该去的地方。”陈八牛握紧手里的壳,“您说过,蜗牛虽慢,却知道要往哪爬。”

 老道笑了,眼角的皱纹里又盛了星光:“去吧。记得,遇到过不去的坎,就想想蜗牛怎么爬墙。”

 ***山下的世界正乱着。北狄骑兵越过长城,杀得中原血流成河,庐州府也遭了兵灾,陈八牛的爹娘不知去了哪。他背着包袱往南走,看见饿殍遍野,看见流民哭嚎,看见城池变成废墟,断墙上爬满了蜗牛。

 有回路过个被烧毁的村子,他在断墙下捡着个饿得直哭的娃娃,怀里还揣着半块烧焦的饼。陈八牛把自己的窝头分给他一半,看着娃娃狼吞虎咽,忽然想起当年在牛棚里降生的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跟我走吧。”他牵着娃娃的手,“我带你去找能吃饱饭的地方。”

 一路上,他捡了不少孩子,大的能帮着背东西,小的得他抱着走。他走得更慢了,像只背着一群小蜗牛的老蜗牛。有回遇到溃兵抢粮,他把孩子们护在身后,自己迎着刀枪往前走。

 “别伤着孩子。”他声音不大,却透着股韧劲。溃兵的刀砍过来时,他忽然想起老道的话,想起蜗牛壳的硬度。他没躲,可刀锋落在他背上,竟像砍在石头上,“当”的一声断了。

 溃兵们吓得屁滚尿流,以为遇着了神仙。陈八牛也愣了愣,摸了摸后背,道袍好好的,怀里的蜗牛壳却烫得厉害。

 ***五年后,陈八牛带着一群孩子,在江淮之间建起了个村落。他教孩子们种田,教他们看蜗牛爬过的痕迹辨方向,教他们遇到难事别着急,一步一步来。村落渐渐有了生气,断墙上爬满了蜗牛,孩子们都说,那是陈先生养的守护神。

 这天,陈八牛正在晒谷场看孩子们打谷,忽听天上有雷声。抬头一看,云端里站着个穿龙袍的,正笑眯眯往下看。

 “陈巴牛,别来无恙?”玉皇大帝张兴东的声音像春风,吹得谷糠都飞起来了。

 陈八牛认出他是梦里的那个人,赶紧让孩子们躲进屋里。他走到场院中央,对着云端作揖:“陛下。”

 “你这娃娃,倒把人间当成了蜗牛壳。”张兴东从云端下来,脚踩在谷堆上,软乎乎的,“当年我见你痴,见你慢,见你总护着那些不起眼的生灵,倒想看看你能走出条什么路。”

 “我没走什么大路。”陈八牛笑着说,怀里的蜗牛壳轻轻颤动,“就像蜗牛爬墙,一步一步,总能到顶。”

 张兴东看着晒谷场边的孩子们,看着田埂上慢慢爬的蜗牛,忽然叹了口气:“三界之中,总有人急着飞,急着跑,急着要站在最高处,倒忘了慢下来看看路。”他从袖里取出个玉盒,“这是当年你那壳的碎片熔的,给你做个念想。”

 玉盒里是块半透明的玉佩,像极了蜗牛壳,上面的螺纹一圈圈绕着,竟能看见里面映着片稻田。陈八牛接过玉佩,刚想说谢谢,却见张兴东已经踩着云头往南去了,龙袍下摆扫过云端,落下些亮晶晶的东西,像极了蜗牛留下的银线。

 ***许多年后,陈八牛成了清平山附近有名的长者。他活到九十九岁,临终那天,正坐在院门口看蜗牛爬墙。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听他讲年轻时的事。

 “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他摸着怀里的玉佩,声音越来越轻,“就像这蜗牛,爬得慢,走得弯,可每一步,都踩得扎实。”

 他闭上眼睛时,怀里的玉佩忽然亮了,化作只青灰色的蜗牛,爬过他的手,往墙根去了。孩子们看见,那蜗牛爬过的地方,开出了串淡紫色的花,花瓣上沾着露珠,像极了当年田埂上的银线。

 后来,有人在清平山的石壁上刻了行字:“蜗牛虽慢,终至顶峰。”据说那是玄阳子老道刻的,刻完就骑着只大蜗牛,往云深处去了。

 而南天门的玉皇大帝张兴东,偶尔还会站在凌霄宝殿的栏杆前,往下看那片爬满蜗牛的人间。太白金星凑过来问:“陛下,您当年为啥偏要关注那只小蜗牛?”

 张兴东指着云层下蜿蜒的江河,微笑道:“你看这天地间的路,哪条不是弯弯曲曲?跑得快的,未必能走得远;爬得慢的,或许更懂坚持。”

 他指尖拂过栏杆,那里不知何时爬了只玉色的蜗牛,壳上的螺纹,正一圈圈往高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