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青峰县六十万农民的后路,我们得留(第2页)

 郑仪盯着李卫民看了一会儿,这位副局长脸上没有官场中常见的那种圆滑,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专注。

 “县里像您这样亲自下地干活的领导可不多。”

 郑仪淡淡道。

 李卫民笑了笑:

 “我本来就是农技站出来的,老百姓不信空话,他们只信地里能长出什么。”

 他指着那片药材地:

 “如果这东西真的能赚钱,不用我们催,明年全村都会跟着种。”

 郑仪点点头,没有再问什么。

 车子缓缓驶离山区,窗外的景色从郁郁葱葱的梯田逐渐变成灰蒙蒙的厂房轮廓。

 “郑书记。”

 高琳终于忍不住打破了沉默。

 “李局长这人......其实挺可惜的。”

 郑仪靠在座椅上,目光依旧望向窗外:

 “怎么说?”

 高琳斟酌了一下措辞:

 “农业局的老张明年就要退了,按资历,李局长本来是最有希望接班的。但他这几年一直坚持推广山茶药种植,跟县里的大方向唱反调,所以一直被压着。”

 “大方向?”

 郑仪微微挑眉。

 “县里重点招商的是化工厂和建材企业。”

 高琳抿了抿嘴。

 “尤其是开发区那一片,都是高污染产业。李局长总说这样会毁了几十年后的耕地,但没人听他的......”

 “他在农业局多少年了?”

 “十多年了。”

 高琳轻声说:

 “从农技员一路干上来的。县里领导换了好几茬,就他一直没动过。”

 郑仪忽然想起李卫民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那不是一个副局长的手,更像一个常年劳作的老农的手。

 “他那个助理呢?”

 “那个大学生叫陈志,是李局长从农学院特招来的。”

 高琳犹豫了一下.

 “当初人事局本来不同意的,说农业局不需要高学历人才。李局长硬是跑去找周书记拍了桌子......”

 郑仪有些诧异:

 “他敢跟周阳拍桌子?”

 “听说当时吵得很凶。”

 高琳压低声音。

 “李局长直接说‘招商引资不能把子孙后代的饭碗都卖了',气得周书记当场摔了杯子。”

 车里一时静了下来。

 远处的天空灰蒙蒙的,几根高耸的烟囱正喷吐着滚滚浓烟,那是最新建成的化工厂。

 而在山的另一侧,李卫民弓着腰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些脆弱的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