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独特的胡馨月(第2页)

 因此,当朱棣发问时,她毫不避讳地直视着他的双眼,坦然答道: 

 “回燕王殿下,女子首要看重的是人格。 

 若连自己都不珍惜,将自己视为娘家或夫家的附庸,那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的。” 

 “其次则是经济,最好能掌握一些属于自己的产业,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保障未来子女的成长。” 

 “唯有具备了这两点,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女子。” 

 朱棣听她这番谈吐,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但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问道: 

 “照你这么说,怕是很难实现吧?” 

 胡馨月微微一笑,轻轻整理了一下耳边的发丝,柔声答道: 

 “确实不易。 

 若是寻常人家的女子,恐怕连想都不敢想。-s?o,e¨o\.!i\n!f.o,” 

 “但民女有所不同。 

 虽无诰命、品级,也无封号、爵位,但因大伯是陛下的心腹,民女即便将来嫁入夫家,凭借大伯的支持,获取些许经济还是能够做到的。” 

 “至于人格,最终还是得靠民女自己。 若不自尊自爱,那便是空谈。” 

 这番话一出,胡惟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说得好!小月儿果然学得不错,伯父没看错你。” 

 “咱胡家不图攀龙附凤,也不想称王称霸,但绝不会轻易被人欺负。” 

 “将来无论你嫁到哪家,伯父都会为你准备一份只有你能掌控的产业。” 

 胡馨月闻言,赶忙笑吟吟地道谢。 

 胡惟庸与胡馨月“父女情深”,一旁的朱棣也对此颇为满意。 

 胡馨月应对自如、落落大方,绝非那些只顾家宅琐事、争宠夺利的庸俗女子。 

 这样的人,朱棣自然不愿错过。 

 不过,此时他并未多言,任由叔侄二人交谈完毕,胡馨月告辞离去。 

 转头,朱棣继续专心致志地向胡惟庸学习种植土豆的技艺。 

 他心里清楚,今日的正事是什么。 

 等到胡惟庸将朱棣送出府门,自己关上门继续得意时,全然没有想到,本该返回燕王府的朱棣,却径直朝着皇宫奔去。 

 在应天府的皇宫中,坤宁宫内,马皇后正专注地缝制着一套袍服,身为国母的她,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知肚明。 

 马皇后深知,自己的几个儿子即将前往凤阳老家务农,她对朱元璋的这一决定表示支持。 

 与朱元璋过去的文盲状态不同,马皇后出身富贵,自幼饱读经史,尤其喜爱史书。 

 她不仅是郭子兴的养女,更是朱元璋的发妻,因此在许多事情上,她的见识远超常人。 

 正是这种见识让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对于朱元璋让儿子们去种植土豆的决定,她真心赞同。 

 她明白,深宫中的皇子容易变得无能,史书上的教训让她深有感触。 

 然而,作为母亲,她始终担心着自己的孩子们。 

 朱棣他们虽然已是藩王,但在马皇后眼中,他们永远是她的孩子。 

 于是,她决定为他们准备衣物,以此表达母亲的关爱。 

 正在这时,女官通报:“娘娘,燕王殿下求见!” 

 马皇后略感惊讶,但仍让朱棣进来。 

 朱棣进入后,简单地行礼,随后便走向马皇后,表现出他一贯的亲近和随意。 

 “娘,您这是干啥呢?” 

 马皇后无奈地摇摇头,轻笑着用指头点了点眼前这老四的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责备。 

 “你这莽撞的性子,怎么总是不改?” 

 “你父皇可不止一次骂过你了。” 

 “你就不怕那些朝堂上的御史们弹劾你,说你僭越、失礼?” 

 朱棣咧开嘴笑了笑,手搭在马皇后的肩上,亲昵地回应:“儿臣有啥好怕的!” 

 “他们爱弹劾就弹劾去!” 

 “儿臣既没祸害百姓,也没作乱,不过是在爹娘面前稍微随性了点,能有多大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