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指点江山的坚实基础(第3页)
 说到底,他既无背景,也无势力。 
 现在抓住这个机会,借着这份人情,要是能把胡大老爷拉拢过来,那他的靠山就有了。 
 立刻想通这一点的李总编,提笔写下一封诚意满满的邀请函。 
 胡大老爷接过邀请函,无奈地摇了摇头。 
 巡视? 
 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嗯,也好久没去了,去瞧瞧也无妨。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上辈子跟着领导视察不少次了。 
 这辈子,他是不是也该当个领导了? 
 这个消息传到大明周报社后,罗贯中和方孝孺都非常兴奋。 
 胡大老爷要来? 
 作为新员工,他们入职时胡大老爷已经离开了。 
 现在这是有了机会? 
 () 
 ------------ 
 其实罗贯中和方孝孺对胡大老爷有好感甚至充满期待是很自然的。 
 不过,两人的内心还是有些不同。 
 对罗贯中来说,胡大老爷帮助他的师父施耐庵出版了《水浒传》。 
 如今,《水浒传》早已不再是当初积满灰尘的手稿。 
 虽然别的地方可能还不太普及。 
 但在应天府,《水浒传》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一切都源于胡大老爷最初的同意。 
 在罗贯中看来,大多数文人都看不起话本这种东西。 
 胡大老爷不仅给他的师父提供了出版的机会,还给了他一份正当的工作,这是莫大的恩情。 
 更不用说,《水浒传》随着大明周报的不断印刷和销售,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过去没有能力也没途径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有能力了,本该好好感谢胡大老爷才是。 
 可万万没想到,这位大老爷竟然直接辞了职。 
 这下想表达感激之情都没机会了。 
 虽然知道胡府的地址,但胡府可不是普通人家能随便进的。 
 别说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就算那些在我眼中地位颇高的人,不也是得递上帖子等待召见吗?胡府大门紧闭不是闹着玩的,是真的谁来了都不理会。 
 尤其是自从成为皇亲之后,胡府的门槛更高了。 
 据说近段时间,除了太子带着太子妃回门时开过一次门,再没有接待过任何外客。 
 我自然清楚,自己这种小人物绝不可能和太子受到同等对待。 
 所以,胡大老爷巡视报社时,就是我最好的机会了。 
 以后嘛,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毕竟,胡大老爷不仅不待客,外出也很少。 
 无论是文人雅集的诗会、文会,还是达官显贵举办的晚宴、聚会,几乎都看不到他的身影。 
 偶尔他外出,十次倒有**是直接乘车入宫。 
 这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作风,叫人怎么敢轻易靠近? 
 与罗贯中的期待不同,方孝儒更多的是好奇。 
 他非常好奇! 
 对于胡大老爷,他的看法相当复杂。 
 毕竟,就是这位大老爷,让自己之前满怀信心的科举之路屡屡受挫。 
 即便现在科考结束,但一想到当年在贡院关着门看考卷的情景,他还是会从噩梦中惊醒。 
 那种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感觉,实在太痛苦、太煎熬了。 
 让人又爱又恨,却又不得不心服口服。 
 而做出这种令人侧目的事情的,正是胡大老爷这位前任**。 
 方孝儒虽然木讷了些,但并不傻。 
 他十分清楚,胡大老爷此举得罪了多少人! 
 要知道,科举并非只关乎考生个人,它还涉及家庭、宗族、师门以及地方官员的利益。 
 因此,历来的主考官都是个美差,既能结交众多新晋学子和官员,又能拉拢背后的各种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