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那些都是你们父皇赐予的!(第3页)

 胡惟庸的观点背后,隐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在他看来,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执行。

 然而,胡惟庸与朱元璋以及大明其他大臣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国与国的关系有着极为透彻的理解。

 没有所谓的仁义道德,也不存在什么礼尚往来,国家之间只有***的利益。

 你的国家富裕、土地肥沃,那好,最终都会成为我的囊中之物。

 这种思想简直到了极致。

 若是这话传到其他朝臣耳中,必定会有人指责胡惟庸失了体面。

 但朱元璋却认为这做法无可挑剔。

 我们驱逐外族、复兴中华,本身就是上国。

 你那里有好东西,我们看中了,你不给的话,难道不该直接派兵取来?

 想想胡惟庸说的那些话,一年三熟的土地,肥沃的耕地,这样的宝地怎能不拿下?要是后世子孙没有这份魄力,岂不是愧对我们开创的基业?

 不过,朱元璋随即想起瓦剌和鞑靼这两个劲敌。

 胡惟庸一直强调要防范的敌人,朱元璋不可能忽视。

 更何况,大明的江山是从元朝手中夺取的,中原百姓被元朝欺压百年,早已深恶痛绝。

 因此,朱元璋对异族始终存有戒心。

 一想到这里,他又琢磨起胡惟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建议,立刻让宋利去找毛骧。

 这事终究还得靠毛骧的锦衣卫去完成。

 毕竟这些人本就擅长此类任务。

 正如胡惟庸所言,只要选对合适的人,将风险和收益解释清楚,事情便不会出错。

 在有心算无心的局势下,瓦剌、鞑靼这些未曾见识过中原王朝尔虞我诈、暗箭伤人伎俩的蛮族,看不出其中的复杂关系才是怪事。

 因此,当毛骧踏入谨身殿时,朱元璋立刻拉着他的手布置任务。

 “人选最好长得不起眼,先分散到边境地区学做生意。

 ”

 “或者绕个圈去当强盗,也行。

 ”

 “等在当地有些名望后,找个借口投奔他们!”

 “进入后,先老老实实为对方做事赚钱!”

 “这样不久就会得到提拔!”

 “那时这些人就能发挥作用了!”

 “刺探情报、实施反间、埋伏……”

 “手段多得是!”

 “毛骧,我只有一个要求,这些人交给你安排好,我要知道瓦剌和鞑靼的一举一动!”

 毛骧听完顿时愣住。

 朱元璋的要求不算什么,但之前提到的卧底策略实在令人惊叹。

 不仅要派**,还要让他们不断晋升?

 太厉害了!

 看来锦衣卫以后的方向得朝这个发展了!

 这比监视官员有趣多了!

 ------------

 毛骧,大明锦衣卫指挥使!

 在外人眼中,他是朝廷的鹰犬、特务首领,是众多官员、商人、贵族的噩梦。

 随着朱元璋一次次血腥清洗,锦衣卫的声誉日益恶化,名声几乎跌入谷底。

 没办法,锦衣卫做的就是得罪人的工作。

 监视、刺探、收买……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锦衣卫对朝廷内外的官员展开了全方位的监控,使得锦衣卫与文武百官之间形成了紧张对立的局面。

 即便这些监察是必要的,皇帝也需要这样的监督体系,但人们总是自私的。

 个人的生活受到严密监视才是最直接的影响。

 因此,只要有机会,文武百官绝不会放过任何削弱锦衣卫力量的时机。

 他深知,这位**的严厉程度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