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享乐至上,其余皆浮云(第3页)

 朱允炆所犯之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尽管历史上不乏为其翻案的声音,

 但对其能力的质疑,却始终未能被推翻。

 怎料,最终自家的外孙竟也步入了朱允炆的后尘,这其中的荒谬,又能向谁诉说?

 所幸仅是名字寓意不佳,倒不忧虑外孙会被教导成历史中的旧模样。

 以胡大老爷今朝的地位,黄子澄若想成为朱允炆之师,未经他首肯,断无可能。

 胡大老爷稍加思索,便觉朱元璋方才言辞亦含混。

 不过是取个名,还刻意提醒众人,朱允炆将来要做“大哥的好助手”。

 这不就是在暗示皇位终将属于朱雄英吗?

 哼,这老家伙心思真不少。

 胡大老爷对此并未在意。

 他本就无意推举外孙继位。

 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被困宫中,日日劳碌,连顿热饭都吃不上吗?

 罢了,随便吧!

 他本就无此意,任由朱元璋安排便是。

 见过胡馨月后,朱元璋、朱标父子开始设宴款待众人。

 在场的皆是朱家至亲,无需客气,众人围坐一桌,开怀畅饮。

 老朱待人真诚时,确实无可挑剔。

 他亲自倒酒、夹菜,极为热情。

 胡大老爷起初还挺享受,但听着听着便觉不对劲。

 怎么又开始拐弯抹角地说朱允炆得帮衬大哥?

 这不就是让他别插手,别去支持朱允炆吗?

 但这种事,他本就不会做。

 恰在此时,胡大老爷环顾四周宾客。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我、逆子及安庆儿媳,皆为至亲,无需遮掩。

 胡大老爷索性坦言,直视朱元璋:“陛下心意,我心已明。无论我如何起誓,您皆不信。”

 “但请您细想,您在位尚有几十年光景,其后太子继位,执政亦将数十年。再之后,方轮到雄英、允炆他们。”

 “到那时,我早已不在人世,又何须挂怀此事?”

 他摊手直言,毫不避讳。

 未待朱元璋回应,胡大老爷已指向胡仁彬夫妇:“即便将来是仁彬与安庆,他们岂会插手此事?太子乃他们亲兄,岂会支持他人?”

 “论及第三代,雄英称安庆为姑姑,嫡亲姑侄也。仁彬与安庆之子,与雄英、允炆乃手足之情,岂会不认?”

 “他们助允炆登基为何?反正都是朱标之子为帝,有何异处?”

 此言一出,胡仁彬与安庆公主连连点头,深感胡大老爷言之有理。

 皆为侄子,朱标之后,情谊无别,何异之有?

 若非图谋私利,谁愿搅动如此风云?

 然胡家至此,除称帝外,又何来晋升之路?

 朱元璋闻此,初时愕然,旋即苦笑,向胡大老爷连连拱手。

 “惟庸,是我多虑了。”

 “我也是一时没想清楚,别往心里去。”

 “我给你赔个不是。”

 “说实话,你们家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朱标等晚辈惊愕地望着这一幕,难以置信。

 平日里固执己见的父皇,竟会道歉?

 但胡大老爷却显得习以为常。

 就连朱元璋自己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毕竟,谈论之事极为敏感。

 如今挑明反而更好。

 他朱元璋从不偏听偏信,做事讲逻辑。

 至少,胡大老爷方才的逻辑,他赞同。

 标儿的地位稳固无比。

 至于第三代的事,胡大老爷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

 至于胡仁彬夫妇,支持此事对他们毫无益处。

 风险巨大,好处微乎其微,何必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更加安心,转而聊起安庆公主。

 他现在也牵挂着,女儿身怀六甲,何时分娩呢?

 这也是老朱家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