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臣怕的是陛下把太子活活熬死(第3页)

 “稍有不慎触犯忌讳,岂不是父子反目、君臣离心?”

 这番话让朱元璋神色复杂。

 他张了张嘴,本想辩解——他确实真心信任自己的儿子。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此事无从解释。

 无论说什么,现实已然如此。

 胡大老爷继续道:

 “尤其你还废除了丞相之位。”

 “我明白,你是想集权,让后世子孙不必担心权相威胁。”

 此言一出,朱元璋面露尴尬。

 毕竟眼前的胡大老爷,正是昔日的丞相。

 有些言语,旁人未必敢直言;

 有些事情,旁人未必能洞悉。

 但在朱元璋与胡惟庸这对君臣眼中,一切昭然若揭,无需辩驳。

 胡惟庸全然不顾朱元璋此刻的情绪。

 他只想尽快阐明观点,再静观朱元璋的反应。

 "重八,你可曾想过?"

 "裁撤丞相一职,不代表政务会凭空消失。"

 "昔日的丞相职责,如今由内阁与太子共同分担。"

 "其中八成重担,都落在了太子肩上。"

 "我曾执掌相印,深知其中繁巨。"

 "太子既要处理原有政务,又要接手丞相的事务,他能承受多久?"

 "更棘手的是,他不仅要说服群臣,还得说服你这固执的皇帝!"

 "当年我可没少领教你的脾气——但凡不合心意便要发作。"

 "如今这份苦楚,全由你的长子默默承受。"

 朱元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谎言从未能撼动人心,

 真相才是最锋利的刀刃。

 今日胡惟庸所言,句句属实。

 只是朱元璋从未正视这些事实。

 回想起来,朱标的太子之位看似稳如泰山,

 可这位储君心中当真笃定自己能顺利继位?

 那些盛怒时脱口而出的废储之言,

 那些御医再三提醒的"太子需静养"的谏言......

 此刻的朱元璋如遭万蚁噬心,

 在记忆的凌迟中痛苦不堪。

 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真实。

 胡惟庸仅凭观察推测,而他却是亲历者。

 "惟庸......"朱元璋声音嘶哑,"说吧,朕该如何是好?"

 "朕绝不能亲手将标儿逼上绝路。"

 胡惟庸注视着悔痛交加的君王,轻声吐出惊人之语:

 "陛下该禅位了。"

 "禅位?"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怔,随即胸中腾起无名怒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绕来绕去,你就是想叫咱让出皇位?"

 "你可晓得咱是什么人?"

 "咱是大明开国之君!"

 "咱是朱元璋!"

 "胡惟庸,谁借你的狗胆说这等大逆不道之言!"

 面对雷霆震怒的帝王,胡大老爷随意摆了摆袍袖。

 "省省吧,这些名头唬旁人便罢,老兄弟跟前摆什么谱?"

 "你这些年怎么过来的,大伙儿心里没数?"

 "不过说说你朱家基业传承之事。"

 "怎的?"

 "不是口口声声要把位置传给你家胖小子?"

 "这会儿倒犹豫了?"

 "先前说的话都喂狗了?"

 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语配上胡大老爷漫不经心的模样,反倒噎得朱元璋说不出话来。

 他直愣愣盯着老友。

 胡大老爷却自顾自斟了杯温茶。

 举杯向朱元璋虚敬,仰脖一饮而尽。

 眼见自己方才的暴怒如同跳梁小丑,朱元璋逐渐冷静下来。

 他沉着脸坐回龙椅,瞥见对方仍在悠然品茗,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最终只得端起茶盏闷饮。

 书房内唯余此起彼伏的啜饮声。

 角落里装透明的宋利冷汗涔涔,只觉今日怕是要命丧于此。

 这两位祖宗谈论的可是禅位大事!

 当着万岁爷的面劝其退位——

 这不啻于逼宫谋逆!

 偏偏两位爷吵完竟坐下喝起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