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道衍杀机(第2页)
这个时代,水路远比陆路便捷。胡大老爷此行的第一站是苏州——若走陆路,即便轻装简行,至少也得耗费半月有余;而走水路,即便慢悠悠地航行,也不过两日多便能抵达。
此时,胡大老爷正负手立于甲板,惬意地欣赏江上风光。
痛快!
出了应天城,连天地都显得开阔了!新鲜的景色、不同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离开了那座城,再不必操心朱元璋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也不用担心自己无意间触了什么忌讳,惹得那位杀心又起。相隔两地,总该被遗忘了吧?
舒坦!
按理说,胡大老爷这么想倒也没错。可他万万没想到,才离开应天城第一天,他"日思夜想"的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惦记他了。
朱元璋眉头一皱,沉声道:"道衍,照你这般说,此事竟是惟庸的手笔?"
"为何这般大事,朕竟全然不知?"
他目光锐利地注视着面前难得身着官服、恭敬站立的道衍和尚。
道衍无奈地拱手道:"陛下,若非臣寻胡大人不得,无奈之下才来求见,臣也不知此事胡大人竟未上报。"
"番邦外交司郎中之职由胡大人执掌,臣岂敢越级行事?"
朱元璋轻啧一声,意味深长地打量着道衍,很快收敛了惊讶之色,淡然吩咐道:"既然你提起此事,朕不妨直言。"
"朕对惟庸的信任,确实远超寻常朝臣。"
"因为朕知道,即便没有朕的叮嘱,他也能将事情办得妥帖。"
"往后番邦外交司仍按旧例行事便是。"
"你的辛劳与功劳,朕都记在心里,日后自有封赏。"
道衍面色微变,抬眼瞥了朱元璋一眼,只得低头应道:"臣遵旨。"
此刻道衍心中懊悔不已。
他原以为趁着胡惟庸不在,借禀报番邦外交司要务之机,能在朱元璋面前留下深刻印象。
如此一来,日后便可借皇帝之势,进一步拓展在番邦的影响力。
却不曾想,仅仅一番试探,自己的心思已被朱元璋看透。
更令他意外的是,那位看似不管事的上司,竟是当真不曾将诸多事务上报。
内务自行处置,外务置之不理——这般做派,让道衍啼笑皆非。
大明的俸禄何时变得如此易得?
而胡惟庸不仅安然受之,更难得的是竟能获得朱元璋这般毫无保留的信任。
朱元璋冷眼注视着道衍,眼底闪过一丝凌厉。
哼,惟庸此番离京,倒是恰到好处。
这不,刚离开不久,这些蛰伏之人便按捺不住了。
往日竟未察觉,朝中还藏着这等心怀叵测的伪和尚。
借惟庸的安排来试探朕?
还想调动锦衣卫在外的密探?
好得很!
大明疆域尚不足你施展,竟还将主意打到番邦去了?
朱元璋神情已恢复平静,不动声色地朝宋利使了个眼色。宋利会意,拱手退出殿外。
显然,他即刻奉命去彻查道衍的底细。
朱元璋凝视着道衍,缓缓开口:"道衍,你且仔细说说。"
朱元璋目光如炬,盯着道衍道:"既然你提到了胡惟庸在番邦的布置,那便详细说说吧!"
"朕也想听听,你在胡惟庸手下,究竟办得如何!"
道衍额间顿时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猛然意识到,此番试探不仅未能如愿,反倒引来了朱元璋的注意。
这突如其来的关注带来的并非赏识与重用,而是深藏的猜忌与若有若无的杀机。
此刻的道衍才真切体会到,要获得这位开国帝王的信任是何等艰难。
寻常人连谈信任的资格都没有,唯有埋头做事才是本分。
可惜这领悟来得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