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道衍杀机(第3页)
 更糟糕的是,若今日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恐怕连重新隐于胡惟庸身后的机会都将失去。
 他甚至怀疑自己能否活到胡惟庸回朝之日。
 连擦拭冷汗都不敢,道衍深深躬身道:
 "启禀陛下,最初是胡大人命臣以商贾之名派遣密探,与番邦通商。"
 "此举一则可充实外交司库银,二则商旅身份便于在番邦探听消息。"
 "能与大明商贾往来的,必是当地权贵,所知机密自然更多。"
 "此计虽是胡大人远见卓识,但具体执行皆由臣负责,虽未建奇功,却也小有所获。"
 "然随着计划推进,近日臣渐感力不从心。"
 "非因其他,实是收益过于惊人。"
 "巨利当前,臣已难以掌控!"
 "恰逢胡大人不在朝中,故臣斗胆求见陛下,询问胡大人下落!"
 朱元璋冷冷注视着道衍,殿内陷入长久的沉寂。
 久到道衍几乎化作泥塑,皇帝才缓缓开口:
 "道衍,胡惟庸的安排,未曾禀报于朕。"
 "但这无妨。"
 "此乃番邦外交司内务!"
 "他身为郎中,有权部署;你作为属官,奉命行事即可。"
 "待事成之日,你向他复命,依他的性子,必会带你入宫面圣。"
 "可你呢?胡惟庸刚离京,你便声称寻人不得,找到朕这里来?"
 "当真寻不到?"
 "果真不知胡惟庸去向?"
 朱元璋每一问都如重锤,狠狠击在道衍心头。
 道衍确实存了算计之心!
 可他万万没料到,朱元璋竟毫不留情地将他那些心思全抖落出来。
 不仅如此,还当众摊开晾了个透彻。
 胡大老爷离京的消息他会不知?
 岂有此理!
 胡府近来采买频繁,胡大老爷更是四处辞行,这般动静何曾避讳过旁人?
 纵然胡大老爷忘了知会他道衍,可但凡在应天府稍有人脉的,谁不晓得这桩事?
 故而道衍那番说辞,落在朱元璋耳中简直贻笑大方。
 此刻道衍只觉天旋地转,全然不知该如何招架。
 在朱元璋面前,什么机巧辩术皆是徒劳——这位本就是定规矩的主,行事向来只认自家章法。
 若觉规矩不合心意,转眼便能改上三五条,眉头都不带皱的。
 扑通!
 道衍直挺挺跪地叩首:"臣知罪!"
 朱元璋方才那番诛心之论,尤其对胡大老爷行事动机的揣测,可谓一针见血。
 依道衍对胡大老爷的了解,那位恐怕真会如此行事。
 既如此,何必再辩?
 他现在只求个痛快发落。
 "罢了!"朱元璋长吐浊气,"看在惟庸情面上,这回且记着。下回再犯——"
 "谢主隆恩!"道衍规整地叩首起身,垂手而立。
 朱元璋嗤笑道:"满朝文武耍心眼的咱见多了,倒少见和尚也这般诡计多端。"
 "装什么鹌鹑?你心里分明不怕——"
 "顶多是懊悔没摸透咱的脾性,就敢来算计!"
 "臣...惶恐。"道衍再度跪倒,这回语气平静得近乎敷衍。
 朱元璋厌烦地挥手:"滚吧!"
 "你这等人,要么日后死在咱手里,要么闹出泼天动静。咱且等着瞧。"
 “番邦外交司的事务,你按部就班处置妥当便可,余下诸事待惟庸回京再议!”
 “微臣遵命。”
 道衍未再多言,恭敬施礼后徐徐退出谨身殿。直至踏下那漫长的汉白玉阶,望见天际流云,方才摇头轻叹。
 方才殿内,太祖皇帝有一事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