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盘点只有华夏儿女能懂的超带劲的战歌-《精忠报国》(第2页)

 还派了一群互相看不顺眼的将领。

 结果最后全白忙活了。

 这简直就是老天爷要断我北伐的路啊!

 【人口、粮食、钱这三样打仗的关键东西,到了南宋之后,南北两边的情况就反过来了。】

 【而战马呢,等火药技术成熟了,就没啥大用了。】

 【现在唯一能影响南北打仗局势的,就只剩下地理条件了。】

 【从民国时期的北伐,还有后来的三大战役,就能看出点门道来。】

 ...

 【这期内容分析了一下为啥古代北伐会这么难。】

 “——朱元璋能北伐成功,那运气和实力可真是缺一不可啊!”

 “——老朱光是平定南方就花了15年,后来徐达北伐才用了1年。”

 “——我觉得老朱北伐能成功,外部原因主要有三个:元顺帝自己作死,刘福通把元朝的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元廷内部还乱成一锅粥。”

 “——要说历代北伐难度最大的,那肯定是诸葛亮蜀汉北伐,其次就是岳飞北伐。¨秒¨蟑\結+小,税+枉_ ^唔?错/内\容?”

 “......”

 ......

 天幕在高空处开始变幻。

 画面刷新了。

 一段新的影像跳了出来。

 【这几首刻在dna里的超带劲的战歌,只有华夏儿女能懂!】

 【旋律一响起,我浑身的热血都沸腾了!】

 ......

 看到这段新影像。

 各个时空的古人全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有华夏国人才听得明白?”

 “莫非是《诗经》里的曲子?”

 “可《诗经》的曲调不是早就没影儿了吗?”

 “战歌?难道是打仗时唱的歌,可打仗为啥要唱歌呢?不是靠扯着嗓子喊吗?”

 “还有这dna到底是啥玩意儿?dna咋还能动起来?”

 古人对这新冒出来的影像,那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之前提到的人口和粮食,他们心里门儿清。

 可对于这新出现的战歌和dna。

 古人那是满心的好奇。

 就想知道后世人口中说的“战歌”到底是啥样的歌。

 ......

 【闹了半天,这些歌还真就只有华夏人能懂。】

 【前奏一响,直接就把场子给点燃了。】

 【现在给大伙盘点五首超带劲的战歌,瞧瞧你的热血有没有被点燃。】

 【第一首:《精忠报国》】

 【屠洪刚那霸气的嗓音,一个人就唱出了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

 【一闭上眼,眼前就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面。】

 震天响的声音随着影像一同出现。

 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激昂的音乐瞬间席卷了所有时空。

 所有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

 音乐响起。

 低沉有力的鼓点。

 就像远古战神的咆哮。

 战鼓咚咚地敲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残阳似血,浸透了半边天际。

 铁蹄声撼动四野。

 广袤的草原延展无垠,与云霭相接。

 铁甲骑兵如黑色潮水般奔涌而至。

 骑士们身披玄甲,冷光流转,长矛成阵。

 ......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

 沙场上,黄尘蔽空,日月无光。

 两军对垒,寒刃交错。

......

 统帅独立于峻岭之巅。

 凝视着脚下的杀伐之地。

 统帅身后。

 是万千浴血拼杀士卒的遗骸。

 ......

 乐曲节拍陡然急促。

 高亢的琴音奔涌而出。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

 乐声攀至巅峰,雄壮的和声排山倒海。

 ......

 统帅高举长矛,矛尖直刺苍穹!

 硝烟渐散,天地间万籁俱寂。

 ......

 满朝文武皆被这磅礴之景所震慑。

 那些未曾亲历战阵的谋士。

 只能从武将言谈,从典籍中揣摩战事的模样。

 虽知晓沙场之上尸积如山。

 终究未曾亲眼得见。

 此刻却借由巨大的天幕影像。

 目睹了万千将士冲杀的景象。

 配以这般雄浑的战鼓,激昂的战歌。

 震撼的场面冲击着这些文士。

 他们激动地攥紧双拳,血脉偾张。

 恍若置身铁血沙场之中。

 ......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当那些深陷混乱朝堂的谋士,听闻这句唱词时。

 他们忆起自己初踏仕途之际。

 满心家国情怀,立志要辅佐贤君。

 拯救摇摇欲坠的社稷。

 然而,数十载光阴流转,朝廷腐朽,佞臣横行。

 国家日渐式微,他们的抱负也如梦幻泡影般消散。

 有些人甚至随波逐流。

 有些人因刚正不阿,而惨遭厄运。

 有人念及此,不禁潸然泪下。

 对天长叹:“廿载驰骋里,谁人可挡?谁人可挡啊!”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