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盘点只有华夏儿女能懂的超带劲的战歌-《精忠报国》(第3页)
正自哀伤中的他们,听到这里。
脊梁瞬间挺得笔直!
‘何惧千劫卫家国。’
这是何等视死如归的决绝。
他们心中往昔的豪情壮志。
此刻又似在心底翻涌。
深埋心底的悲愤与不甘。
此刻仿若决堤之水般汹涌而出。
......
曾经征战沙场,目睹过战场惨烈景象的将领。
此刻,轻抚着身上的伤痕。
忆起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
忆起阵前千军,一同高举利刃!
仿佛重回了那段铁马金戈的岁月。
同时也想起有人得以生还归家。
有人却只留下一方黄土。
......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不管是身居要职的将领还是普通士卒。
当他们听到这句话。
想起那些曾经与自己并肩御敌的兄弟们。
想起他们的笑颜、他们的呼喊、甚至是他们的热血......
可他们却倒在了他乡的土地上。
再也无法回到故园。
史册上的寥寥数笔。
不管是凯旋,还是败北。
都诉不尽多少豪杰的血泪。
【我愿守土复开疆。】
当唱到这句时。
他们心中的斗志又猛然高涨。
边疆的狼烟,边境百姓的悲泣。
面对北方胡人在边境的烧杀抢掠。
边境的百姓只能仰仗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念及此
有些将领直接抽出佩剑。
昂首长啸:
“我愿守土复开疆,换得山河安宁!”
......
东汉明帝那会儿的时空里。
刚把今儿个的文书写完的班超,也被那遮天蔽日的天幕给勾住了魂儿。
就在这当口儿,一首雄浑悲壮、激昂慷慨的歌儿悠悠传来。
班超抬眼望向天幕画面里头。
好家伙,一片广袤无垠的战场,狼烟直上云霄,战旗猎猎作响。
一位将军跨着高头大马,稳稳立在战阵的最前头。
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不停,战马撒蹄狂奔。
班超被眼前这场景给深深震撼住了。
心里头一琢磨,要是自己也能像天幕画面里那位将军一样。
带着大军冲锋陷阵。
刹那间,只觉得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了。
心里头那股子激昂的劲儿,就跟潮水似的,一波接一波往上涌。
他正打算把自己一直藏在家里的那把长剑给掏出来。
打算挥着剑,扯着嗓子好
好抒发抒发自己这股子向往。
可一扭头,瞅见自己案桌上堆得跟小山似的文书和奏章。
这才想起来,自己眼下正担着兰台令史这差事呢。
兰台令史的主要活儿,就是整理那些奏章和文书。
对好多文官来说,这可是份美差。
为啥呢?因为能近水楼台,读到朝中那些大官们的奏章。
这对文官来说,那可是相当漂亮的履历。
可对于班超来说,这事儿可太让他憋屈了,整天干这些,太枯燥乏味了。
他也想过把笔一扔,去从军打仗,可一直都没狠下心来。
但今儿个,亲眼瞧见这么一场气势恢宏、跟史诗似的战场画面。
又听到这么一首气势磅礴的后世歌曲。
班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双手都在微微发抖。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班超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
心里头一寻思,自己生在大汉。
身为大汉子民,开疆拓土,征讨西域。
这可是刻在每一个汉人骨子里的梦想啊。
想想霍去病封狼居胥,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
卫青在龙城大获全胜,收复河套地区!
“何惜百死报家国,何惜百死报家国......”
班超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
“我非得让我大汉成为万国敬仰的强国!”
“要让四方都来朝拜!”
班超当下就抄起笔墨,打算写辞呈。
投笔从戎,报效家国!
南宋高宗时空背景。
绍兴五年的仲夏时节。
六月的骄阳似火。
岳飞正坐在营帐之中,翻阅着近日的军情简报。
回想起前阵子与张浚的那场争执。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该继续挥师北上。
张浚认为天气即将转凉,
便让诸位大将“先稳固防守,诱敌深入,再寻机反击”。
可岳飞却坚持要主动出击。
这已是岳家军的第二次北伐征程!
岳飞一想到这些,心里就烦闷不已。
觉得朝中的武将们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进攻。
而皇帝似乎也没有太强烈的北伐意愿。
但一想到我大宋的锦绣河山,想到北方沦陷的大片领土。
想到那些无法南迁的大宋百姓。
他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了。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奇异的天幕。
岳飞立刻被这一幕吸引。
他看见天幕上缓缓展开了一幅幅战场的画面。
同时,耳边响起了战鼓轰鸣的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