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脊梁一个老学究

第332章 危机四伏(第3页)

汴梁,秦桧相府密室。

烛光摇曳,映照着秦桧那张枯瘦而精于算计的脸。他对面,坐着几位心腹党羽。

“各地…催要火器的‘定金’,又送来了。”一名党羽低声道,眼中既有贪婪,也有一丝不安,“西夏、西辽、甚至…东北那边,出手都极为阔绰。只是…相公,如此大规模售卖军国利器,若被陛下知晓,或是将来边事糜烂…”

“陛下?”秦桧嗤笑一声,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陛下如今眼里只有他的‘中兴大业’和空虚的国库!只要有钱粮填入窟窿,支撑他的面子,些许‘老旧淘汰’的军械流出,算得了什么?边事糜烂?那是边将无能!与我等何干?”

他放下茶盏,眼神冰冷:“记住,如今朝堂,是我等说了算!陈太初的那套规矩,该废了!趁着这大好时机,多换些钱财,笼络人心,巩固权位,才是正理!至于那些蛮夷…拿了东西,也得有命用才行!将来若有不臣,正好让陛下发兵征讨,岂不又是一番功业?”

密室中响起一阵心领神会的、低沉的笑声。国家的长远安危,在极致的私欲与短视面前,轻如鸿毛。

各势力共同的等待:

无论是阴山下的李仁孝,大漠中的耶律夷列,东北的完颜雍,乃至草原上的也速该,他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中原腹地,投向了那座正被金融风暴与内部倾轧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帝都——汴梁。
 

他们都在等。

等待一个明确的信号。

一个能让他们彻底撕下伪装,露出獠牙的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

汴梁城里的那位皇帝,

是否会,

或者说,

何时会,

举起屠刀,

斩向那个被软禁在京城、

身份特殊、

牵动着无数人心的年轻人——

陈太初的长子,

陈忠和。

只有陈家的血脉与赵家的皇权彻底决裂,流淌出鲜血,

才能让这些环伺的群狼确信,

那个曾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巨人,

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那时,

才是真正的,

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之时!

朔风更烈了,

卷着沙尘,

呜咽着掠过大地,

仿佛无数冤魂在低语,

预告着一场即将到来的,

血色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