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张氏家族的产业(第3页)
二大爷一下子震惊了!是呀?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两个来月,居然不够一天就消耗了。
那这也太浪费子弹了,一万人的战场,那的多少敌人,多大的面积才能容得下这么多人打仗?
张大毛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日俄战争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人投入战场。他们发起战争,分出胜负就要死人。子弹像暴雨一样,噼里啪啦的铺天盖地射来。
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时刻都有人死去,训练营一千多人,每天都要在打靶训练实弹射击,一天就要消耗好上万发的子弹。
现在不是战争时期,我们没有战斗,一天两万发子弹还可以。但是如果战争开启了肯定不行,这样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必须的加快速度,二大爷皱了皱眉说道:我们张氏家族的人己经一半的人都在这里了,没有人手在抽调过来了。
这么重要的地方不可能让外人知道?张大毛也知道子弹生产线意味着什么。
点了点头说道:行吧!那就先这样,后面我想想办法。二大爷带着张大毛和安芳在子弹生产线车间转了一圈,5条生产线看着是满负荷实际上还是人手不足。如果有更多的工作人员,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现在生产的有三种子弹,一种是38大盖的步枪子弹。6.5毫米口径的子弹。
还有就是麦德森德国轻机枪,口径是7.82毫米的机枪子弹。
驳壳枪,德国毛瑟兵工厂生产的,也叫盒子炮,带弹20发,7.63毫米的口径。
张大毛这才知道,为什么子弹生产的这样慢了,如果都做一样的子弹肯定会快很多,现在车间里面的人都被分散了,而且还是3种子弹。
看着一小盒一小盒子弹100发,又装到大箱子里,是1000发子弹的箱子。
张大毛和二大爷讨论了一番,带着安芳又来到了火柴厂的食堂,
大大的食堂门口。食堂里热闹非凡,一群3岁到6岁的孩子挤在其中,他们都是火柴厂职工的孩子。
经过几个月的调养现在,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兴奋,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等待打饭。
有的孩子踮起脚尖,好奇地张望着饭桶里的饭菜;有的孩子拉着旁边小伙伴的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免费的午餐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场小小的盛宴。
食堂的师傅们熟练地为孩子们盛着饭菜,一边笑着叮嘱他们要多吃点。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孩子们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一个小男孩紧紧攥着自己的饭碗,眼睛首首地盯着饭勺,他的前面是他的弟弟西岁叫小豆子,小男孩的名字叫豌豆,是从苏北跟着父母逃荒来到上海的。
父亲在码头扛大包,挣的工钱很少只够养活一个人,没有办法她的母亲听说,这里有火柴厂可以攒纸壳,每天虽然辛苦累的脖子和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养活一个人绰绰有余,这样两个大人挤挤吧吧的还可以养活两个孩子。
没想到张氏家族的火柴厂,居然免费管孩子吃饭,这简首就是天降福音,一下子就解决了孩子的吃饭问题,还不需要特意照顾孩子,这里的孩子可以,免费学一些简单的学习读书写字。
豌豆带着小豆子排队到了他们打饭,当师傅将一勺饭菜舀进他碗里时,他开心地咧开嘴笑了,露出几颗还没长全的牙齿,高兴的带着弟弟小豆子到一边去吃饭了。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则有些害羞,低着头,轻声说着“谢谢”。
孩子们端着饭菜,找个空位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有的孩子吃得狼吞虎咽,腮帮子鼓得像小仓鼠;有的孩子则细嚼慢咽,还不忘和旁边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碗里的美食。食堂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那温馨的场景,仿佛能驱散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