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京师惊变,深入虎穴(第2页)
“我女真一族,世代受大明皇恩。我父汗,更是对天朝心怀敬畏。我等本愿永为大明北境之屏障。奈何,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听!致使边关将士离心,百姓流离失所!我每每思及此,都夜不能寐,痛心不已啊!”
“诸位皆是国之栋梁,饱读圣贤之书。难道就真的要眼睁睁看着这大好河山,断送于阉竖之手吗?”
“我常闻,汉家有古语,‘满汉一家’。在我看来,天下人,无论满汉,皆是炎黄子孙。我等所求,不过是一个吏治清明,君王圣贤的太平盛世罢了!”
他的话说得情真意切,慷慨激昂。
那些本就对朝政绝望,又自诩风骨,急于寻找救国之路的年轻士子们,如何能抵挡得住这般“礼贤下士”的“知己”?
他们将这位来自关外的“黄四爷”,引为平生第一知己!
其中一位中年消瘦,一副国字脸的国子监监生姓范名文程,更是对这位“黄四爷”佩服得五体投地。多次暗示希望追随。
他们在他面前,毫无保留地痛斥着朝政的黑暗,抒发着自己那无处安放的报国热情。
而皇太极,则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最需要的认同与鼓励。
渐渐地他摸清了所有人的底细。
他也从中筛选出了他所需要的那几把锋利且容易被点燃的“刀”。
那是一些在东林党中最为激进,也最偏执的年轻后辈。他们家世显赫,却因父辈在与阉党的斗争中失势,而对这个朝廷充满了怨恨。他们满腹才学,却又因看不到任何希望,而变得愤世嫉俗。
他们需要的不是劝解,而是一个能让他们将心中那股毁灭欲,彻底释放出来的火星。
而皇太极,便成了那个不动声色地递上火星的人。
在一次夜间的私密宴请之后,皇太极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那几个他早已选定好的目标。
酒过三巡,他故作醉意地长叹一声:
“唉……想我父汗,英雄一世,如今却缠绵病榻。我此来京师,名为祈福,实则也是想为父汗,寻一味能逆天改命的‘仙药’啊。”
“仙药?”几个年轻士子面面相觑。
“是啊。”皇太极的眼神变得迷离而又充满了向往,“我族萨满古籍中曾有记载。当人君失德,天下怨气冲霄之时。上天或会降下‘神罚’,以警示君王。那神罚,或是天火,或是雷霆。其毁灭之力,虽可怖,但其核心处,却也蕴含着一丝,足以洗涤一切污秽,让枯木逢春的‘创生’之气。若能取得一丝,或可救我父汗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