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修行:证道之路乱七八糟的思绪

第207章 再上龙虎,介绍弟子

 京师上空佛光普照,渐渐消散了那死气,但并未带走弥漫在空气中的焦糊。

 我带着林渊,自那片生与死的交界地抽身,并未在凡俗的喧嚣中多做片刻停留。

 一步踏出,脚下是破碎的京畿大地,耳畔是幸存者的哀嚎与高僧们慈悲的梵唱。再一步落下,四周的一切都已改变。那股令人作呕的血腥气被清新凛冽的山风取代,风中夹杂着松针的清香与淡淡的泥土芬芳。

 龙虎山那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峦,已然出现在脚下。

 这里是道门祖庭,是人间正道的砥柱之一。山体之内,那条蛰伏了千年的地脉龙气,感受到我的到来,发出一声欢欣的低鸣,与我化神之后那早已融入天地的神魂,遥相呼应。护山大阵的灵光如被微风拂过的湖面,泛起一圈圈肉眼难辨的涟漪,那是对同源而又更高阶力量的本能致敬。

 我没有从山门而入,而是直接带着林渊,落在了那条通往天师府的青石古道之上。

 “师父,此地的‘气’,与京师截然不同。”林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那双清澈的眼眸,正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山林间的鸟雀并未因我们的到来而惊飞,反而发出了几声清脆的鸣叫。溪水中的游鱼摆动着尾巴,似乎想凑近看看。

 “京师是人道汇聚之地,欲望与苦难交织,其气驳杂而沉重。”我看着他,平静地解释道,“而此处是山川精气所钟,千年道韵滋养,其气纯粹而轻盈。你初涉红尘,当多看,多感,多辨,方能知晓这方天地的全貌。”

 “弟子明白。”他点了点头,将这份截然不同的感受,默默地记在了心底。

 我们拾级而上。一名守山的青衣小道童,正有些惊疑不定地探出脑袋,当他看清我的面容时,那双清澈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敬畏与狂喜。他慌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快步跑下台阶,对着我便要行跪拜大礼。

 “参见林……林真君!”

 我一挥手,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他托住,让他无法跪下。

 “不必多礼。”我温和地说道,“我来寻张天师,叨扰了。”

 “天师……天师正在问道崖等候您!”小道童激动得脸都红了,连忙在前引路。

 “不必了,”我摆了伸手,指向那云雾缭绕的最高处,“我知他在何处。”

 话音未落,我与林渊的身影已从原地消失,只留下一脸崇拜,呆立在原地的小道童。

 问道崖。

 云海依旧翻涌,苍松依旧虬结。

 石桌之上,一壶温热的老酒,三只青玉酒杯,正散发着淡淡的酒香。

 张应韶一身洗得发白的八卦道袍,头戴逍遥巾,正盘膝坐在那棵苍松之下。他似乎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我们到来,那双如同古井般深邃的眼眸之中,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那笑容中,还带着一丝了然。

 “你来了。”他看着我,又将目光,落在了我身旁的林渊身上。

 “我来了。”我走到他对面坐下,为自己斟满一杯酒,一饮而尽。

 林渊则学着我的样子,对着这位气息渊渟岳峙,让他本能地生出敬意的龙虎山天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道礼。

 “晚辈林渊,拜见张天师。”

 张应韶没有立刻应声。

 他的目光,如同一柄最温和,却又最锋利的解牛刀,在林渊的身上,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我知道,他看的不是林渊的根骨,不是他的修为。

 而是他那由我亲手塑造,与这方天地格格不入,却又完美融合的“存在”本身。

 许久,他才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那口气息悠长,仿佛将胸中的万千感慨,都尽数吐出。他脸上的微笑,化为了深深的赞叹。

 “清扬师弟,你当真是……好大的手笔。”他喃喃自语,随即对着林渊,温和地笑了笑,“不必多礼,坐吧。”

 他亲自为林渊,斟上了一杯酒。

 林渊有些迟疑地看了我一眼。

 我点了点头。

 他这才接过酒杯,却并未饮下,只是端正地捧在手中。

 “京师之事,我已推衍得知一二。”张应韶看着我,那双深邃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悲悯,“天灾人祸,非战之罪。你已尽力了。”

 “天意难违,非是不为,而是不可为。”我摇了摇头,将那杯中酒再次饮尽。那场爆炸,那数万亡魂,虽非我之过,却终究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阴影。

 “不谈此事了。”张应韶摆了摆手,他显然不想让我沉浸于那份无力回天的悲伤之中。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林渊的身上,那眼神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这位,便是你在信中所言,你留给这片红尘的‘道’?”

 “是。”我点了点头,“他叫林渊,是我的弟子,也是我的……延续。”

 “林渊……”张应韶细细地品味着这个名字,眼中精光一闪,“渊,有元婴之谐音,亦有深渊之意。看来,你已为他,定下了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