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军衔制度(第2页)
说到此处,皇帝扫视着下方的文武,双目中怒火喷发。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随着皇帝带着怒火的话音落下,在场文武都摒住了呼吸,生怕引得皇帝注意。
好在皇帝没有搭理他们,继续着自己的表演。
“司马法言,好战必危,然忘战必亡。
虽说如今大明天下基本上承平了,但内忧外患仍然不少,蒙古人依旧盘踞在漠南、河套、青海、西域等地,西南土司阻挠朝廷改土归流,安南丢失已两百年……”
“如今天下确实要休养生息,但是朝廷和军队却不能懈怠,军中操练也不能敷衍。”
不点名批评了心生懈怠的文臣武将,泰武皇帝图穷匕现。
“朕意,自明年起,每三年各镇军中组织一次大演武,弓马骑射、兵法韬略皆要比试,各科前十者授予武举功名,并允其入武备学校,头名授予果毅校尉之爵。”
最后,朱存梧好似想到了什么,又加了一句,“另外,营正及以上武官不得参与大比武。”
朱存梧起兵时,就在军中设了随军学堂,要求士兵读书习字,登基后又设了武备学校,用以培养武官,朱存梧亲自兼任山长,级别相当于国子监,学员毕业后任营正营副之职。
举行大演武,可以激励士卒训练,并且发掘底层人才,为下层军官和士兵提供一个上升通道。
最重要的是可以收买军心,不然朱存梧也不会拿出爵位来奖赏,虽然仅仅是不能传给子嗣的果毅校尉爵,但那也是爵位不是?
……
“此外,我大明朝有文武散阶,文官散阶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初授升授加授等一共四十二级;武官散阶从正一品到从六品,一共三十级,太过繁琐了一些。”
说完军队训练,朱存梧又说起了散阶制度。
“今日不谈文官散阶,只说武官散阶,往后改武散阶为军衔,按正从九品制武官分十八级,士卒分六级,武官士卒常服、甲胄皆按军衔重新设计,日后军中不论官职而论军衔,下级见上级必须行礼。”
大明朝的武官散阶制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军衔,不过武官散阶只有正一品到从六品,且分为三十级,并不全面,且过于复杂了,再加上十二阶武勋什么的,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