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帝王论道群何处问黄庭
第32章 军衔制度(第3页)
十二阶武勋,乃是武将战功荣誉,相当于后世的勋章之类的,就不作变动。
此番朱存梧打算废除文官散阶,精简武官散阶,毕竟军队是他的根基。
改制后的武散阶,或者是军衔,武官按照官职品级来授予军衔。
正一品为镇国大将军,从一品为骠骑大将军。这一级是大明最高级别的武官,基本上只有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和同知才能授予;
正二品为上将军,从二品为中将军。能够获得这一级别军衔的,只有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以及个别巡抚、将军,如辽东巡抚朱存槊、吉林将军李定国等。
正三品为左将军,从三品为右将军,正四品为前将军,从四品为后将军。
正五品为左中郎将,从五品为右中郎将,正六品为前中郎将,从六品为后中郎将。
正七品为上尉,从七品为中尉,正八品为左尉,从八品为右尉,正九品为前尉,从九品为后尉。
如此一来,将各级武职都涵盖在军衔之中,往后也就便于操作,高职低衔,或是低职高衔,都能起到打压、拉拢、分化、犒赏的作用。
比如某个总兵有些不听话,那就可以将他的副职晋升为左将军军衔,和他平起平坐,以此作为警告;
又或者一些人在某个职位上呆了很久,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升职,那就可以晋升其军衔,以此作为犒赏。
总之,有些手段,皇帝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至于士卒的军衔,则是按照入伍年限来算。
入伍第一年为新兵,入伍第二年为列兵;
入伍第五年为右士,入伍第十年为左士,入伍第十五年为中士,入伍第二十年为上士。
士卒军衔等级不同,待遇饷银自然有所不同。
通过控制军衔授予的名额,不但能挑选精锐士卒,还能限制地方武将的实力,最后还能节省朝廷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