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水窑厂第一门76毫米加农炮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炮架产线也动了起来。

 

林壹这次是多点开动,他如一位老师傅遥控指挥众人,控制着各个工段!

 

出错了也不怕,大不了重头再来!

 

在军工领域,失败就是成功之母!

 

不断得失败,必能造就成功!

 

这也是林壹的信条之一!

 

林壹带着几名技工走到那台刚刚调试完的重型刨床前。

 

他站在一旁,打开挂在墙上的结构图,指着x型炮架的焊接节点道:“这几段钢梁先刨面,拼焊不用锻造,必须从加工精度上下死功夫。这刨床有我改装过的t型槽夹具,夹得稳、切得准,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

 

“厂长!您都重复好几遍了!我们能行!”技工们摩拳擦掌道。

 

“去吧!别紧张。”林壹笑着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看我的!”一名技工操作刨刀咬住钢梁,长刃带着深沉的金属啸叫,一道道银亮的平面被逐一削出。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技工们把打好标记的钢梁送往定位架,焊接工段的高频焊机开始启动。闪光乍现,焊点如星,一节一节的炮架开始有了轮廓。

 

另一侧,炮闩、闭锁机构的精加工也进入关键阶段。

 

“反后坐机构的活塞筒体先走内圆磨床,再用内螺纹铣床做尾部螺纹。”林壹手里拿着一块热处理完的毛坯件,对站在加工台前的年轻技工说道:“你记着,七六炮的液压阻尼结构,是它能高效快速复位的关键,这段活塞筒体要光洁、要同心,还要耐高温高压,热处理之后测硬度,再上磨床。”

 

“明白!厂长!”技工挺胸应道。

 

林壹满意地颔首,又走到另一侧的炮尾加工段,见技工们正在检验炮尾与炮管的螺纹连接密合度,不由开口:“记得用石墨润滑膏,咱们的炮不是只用一次,还得考虑战场上的维护。”

 

整整三天,林壹的声音回荡在车间的每个角落。

 

他或喊、或说、或嘱咐、或指正,或亲自上手帮忙。

 

每一段工序他都不放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退壳钩倒角,他都要反复确认其斜度与弹壳摩擦力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