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七十二小时的逆向研发成果

陈志远放下笔,将写满关键数字和成分名称的纸推到桌子中央。

 纸上赫然呈现着春花护发素(基础型)的第一版核心配比框架。

 这张纸,就是过去七十二小时“熔炉”里反复锻打的成果——《春花护发素(基础型)v1.0 核心配比框架(基于蜂花基础型逆向及三日小试优化)》。

 标题下方,一行醒目的备注标注着它的使命:“此表为第一版工作配方,需经后续稳定性、安全性测试及成本核算进一步调整。”

 “喏……!”

 陈志远的声音带着高强度工作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像淬火后的金属:“这就是咱们三天三夜,在这‘熔炉’里炼出的第一块‘生铁’。”

 他瘦长的手指划过纸上占比最大的几项:“水、阳离子——核心是C16tAC(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脂肪醇(鲸蜡硬脂醇)、硅油、heC(羟乙基纤维素)增稠,这五大件,占了将近85%的江山!防腐体系是安全闸门,香精是门面,那点水解蛋白,算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像在确认:“工艺的灵魂就在于:双相体系,80-85c高温乳化,强力均质(rpm,一点不能含糊),精确控温冷却——60c加heC和珠光浆,40-45c区间,才能把香精、防腐剂、还有那些娇贵的活性物放进去,最后一步,柠檬酸微调ph值,精雕细琢。”

 明朗点点头,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逆向研发,复刻蜂花护发素的配方才能最快的出产品。

 当然重中之重就是在蜂花护发素的基础之上稍作改良,以避免侵犯他的知识产权,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只有烧杯里那3号样品膏体表面,似乎还残留着均质机高速搅动后的微弱涟漪。

 明朗的目光如同扫描仪,一遍遍扫过那张凝聚了陈博士三天心血和蜂花底蕴的配比表,每一个数字都像一颗钉子,将“可能性”牢牢钉进了现实的框架。

 他伸手,指尖拂过“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2.2%”、“聚二甲基硅氧烷-2.0%”、“羟乙基纤维素-1.0%”这几行关键数字,仿佛能触摸到未来产品的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