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七十二小时的逆向研发成果(第2页)
“C16tAC 2.2%,比蜂花基础型备案的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含量推算值还略高一点,确保顺滑核心;硅油2.0%,够亮够滑又不至于假滑累积;heC 1.0%…” 明朗抬起头,眼中是破釜沉舟的决断,“陈博士,这个筋骨,我认!成本压力我来扛,原料采购和后续中试生产协调,我让白羽凡钉死!晚晴姐?”
许晚晴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淡淡硅油和试验香精的空气,此刻闻起来却像硝烟散尽后的希望:“香型基三天内锁定!市场端的预热和套餐组合方案同步启动,陈博士!”
她转向那位从农化集团挖过来的科学家,语气充满敬重,:“稳定性测试(高温40c、低温-10c、冻融循环)、安全性初评(斑贴试验),这些硬骨头,请您务必啃下来!时间…”
“时间依然是氧气。”陈志远接过了话,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初:“配比框架定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按这个方子,严格走工艺,制备足够中试的样品。稳定性测试箱已经设定好温度,皮肤刺激性的初步斑贴方案我明天就安排。同步要做的是成本精确核算,小明,采购部必须给出这些原料的精确到货周期和大宗采购实价,特别是硅油和C16tAC!还有!”
他拿起那张配方表,点了点“水解小麦蛋白”和“香精”,“活性物的功效宣称需要数据支撑,香精的最终选定要过消费者嗅辨小组,这些都不是实验室能闭门造车的。”
“明白!”明朗和许晚晴异口同声。三人目光交汇于那张薄薄的纸页上,一种无声的契约已然达成。
陈志远——坐镇技术堡垒的核心。
他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最终守门人,掌控着稳定性测试的“温度计”与安全性评估的“显微镜”,他的实验室是产品生命的孵化器,容不得半点差池。
明朗——保障原料血脉与生产命脉的畅通者。
他是资源的调配者,是成本的压榨者(在合理范围内),更是排除万难打通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的“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