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太学生徐庶(第3页)

 

“元直兄是不是后悔了?当初你若没有离开洛阳,接受当今陛下的征召,说不定如今早已身穿紫袍?”石韬笑着打趣道。

 

徐庶苦笑一声道:“要说不后悔那是假的。

 

但人生哪有回头路可走啊。”

 

“哈哈,我相信以元直兄的才能,早晚都会大放异彩的。

 

相比青州大案,我倒是对徐州宗室侵田一案比较感兴趣,以魏国公为首,共十二人,全部被贬到了司隶府,看来陛下对汉中已是势在必得啊。”

 

“广元兄所言有理,张鲁据守汉中二十余年,以五斗米道笼络人心,其弟张卫在阳平关布下十万精兵,绝非易与。

 

但陛下连贬十二宗室,显然是要以雷霆手段扫清后方,些人在徐州侵吞的良田,多是军户的屯田,如今田地归还,军饷便有了着落,这是在为大军筹措粮草,志不在小啊。”徐庶点了点头回道。

 

“不光如此,这些宗室在前线若是立下战功,陛下便又可以名正言顺的恢复他们的爵位,这么做也算是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石韬满脸敬佩的说道。

 

“还有这山阳公的待遇,不称臣,受诏不拜,陛下这是给足了前朝体面啊。”徐庶喃喃自语道。

 

“元直兄你是不是又想起了刘皇叔?”

 

徐庶摇了摇头道:“我与刘皇叔之间的君臣缘分已尽。

 

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孔明。

 

如今的大魏,不就是孔明心心念之的政通人和吗?

 

他在荆州时总说:理想的天下,该是官吏不贪,豪强不横,百姓有田种,衣食无忧,而如今这些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而他现在却被困在‘兴复汉室’的执念里,眼睁睁看着自己追求的理想,在对面的阵营里生根发芽。

 

也不知道此时他的内心该是何等的痛苦?”

 

“是啊,以孔明治世之大才,留在刘皇叔那里实在是浪费了。”石韬将手中的邸报卷成筒,在掌心轻轻敲击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