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不恰药药
第276章 卷宗下隐藏了什么?(第2页)
尤其是田亩与户籍,这直接关系到赋税、徭役,更是触动世家大族根本利益的核心所在,其中的争议和博弈必然最为激烈。
约莫一个时辰后,两名东宫属官领着数名秘书省的书吏,抬着两大箱沉甸甸的卷宗来到了东宫丽正殿。
卷宗堆积在案几旁,几乎形成了一座小山,散发着陈年墨香与旧纸特有的味道。
“有劳诸位。”李承乾对书吏们微微颔首,随即对属官吩咐道:“你二人协同,即刻开始整理。
将历年关于考课、田亩、户籍之议的奏疏,按时间、提议人、主要观点、争议焦点、最终决议,分门别类,摘要录出。尤其是各方驳难往复的要点,务必清晰罗列。”
“是,殿下。”属官与书吏们深知此事紧要,立刻行动起来,殿内很快便只剩下翻阅纸张和笔尖划过竹纸的沙沙声。
李承乾也没有闲着,他亲自拿起几份标注为“争议甚大”或“悬而未决”的奏疏,仔细阅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但目光锐利,不时用朱笔在旁边的白纸上记下关键的人名、数据和建议。
越是翻阅,他的眉头蹙得越紧。他看到贞观初年便有官员上书,直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请求限制占田,却遭大批朝臣驳斥,认为“扰民”、“乱法”,最终不了了之。
他看到关于户籍核查的提案,往往在清查被世家大族隐匿的人口时,便会遭到强烈反对,理由无非是“劳民伤财”、“易生扰攘”。
他还看到,许多考核地方官员的标准,过于侧重钱粮赋税的上缴,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助长了地方官与豪强大户勾结,将税赋压力转嫁给贫苦百姓!
因为从世家大族那里收取赋税,远比从散佚的贫民手中收取要困难得多。
这一份份奏疏,看似是陈年旧纸,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化作了无数张面孔。
有世家大族代表们道貌岸然却心怀私利的谏言,有清廉官员满怀忧虑却势单力薄的疾呼,更有无数在田亩户籍制度弊端下挣扎求生的平民百姓的无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