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不恰药药
第292章 风言风语(第2页)
“朝廷推广新农具,本是常事。但以此等方式,不经州县衙署细细解读,不经我等乡贤耆老向下传达,直接将这图文并茂的东西撒得遍地都是……诸位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一位卢氏老者捻须沉吟:“意味着……陛下和太子,欲绕开我等,直接牧守万民?
以往政令出自中书门下,行于州县,我等士族于地方襄助推行,上情下达,其中多有辗转。
如今这报纸一出,朝旨直抵乡野愚夫之耳,我等……似被架空了啊。”
“不仅如此!”另一崔氏官员接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诸位再看这广告之事。
长孙家、程家、尉迟家,皆是新贵勋戚,他们借此报揽尽财源,声势日隆。
长此以往,东西两市的利源,岂不尽入这些幸进之辈囊中?我等世家旗下诸多产业,如何与之抗衡?
这已非简单的商事,这是在用朝廷的威信,为某些人铺路!”
最让他们心惊的是报纸在士林中学子间引发的波澜。
那“文苑”版块,竟能让虞世南的诗作一夜之间传遍长安,让无数寒门士子为之疯狂抄录、研习。
若日后这报纸常用此道,推举谁、点评谁,岂非拥有了左右文坛风向、甚至影响科场声誉的巨大力量?而这力量,如今牢牢握在东宫手中。
“此物,看似无害,实则乃利器。”崔师仁总结道,目光扫过众人。
“它攥着喉舌,握着财路,更可怕的是,它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千百年来权力运行的规矩。
太子殿下……所图非小啊。”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他们这些传承数百年的门阀,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靠的便是对知识、对话语权、对地方影响力的垄断。而这《贞观民报》,却像一把凿子,正在试图撬动他们根基中最核心的部分。
“绝不能坐视。”范阳卢氏的主事者缓缓开口,“需得有所应对。”
“如何应对?陛下显然鼎力支持,东宫势头正盛。难道我等能明着反对这‘利国利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