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风言风语

东宫偏殿之外,已然不复往日皇家禁地的肃穆。

 车马喧嚣,人流如织,各色身着锦袍、头戴幞头的商贾翘首以待,将李承乾临时设置处理报纸广告事宜的部门挤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而热切的气氛,仿佛这里不是东宫,而是西市最热闹的绢行。

 “王掌柜,您也来了?”

 “李东家,您不也在此?下一期的报眼,我‘隆昌号’志在必得!昨日鄂国公家药堂的盛况,您可瞧见了?”

 “瞧见了!怎的没瞧见?排队的人从朱雀街这头排到那头!谁能想到,区区几行字,竟有如此神力?

 我‘四海货栈’愿出八百贯!只求次版显眼处一块方寸之地!”

 叫价声、议论声、寒暄声混杂在一起,金额从最初的几百贯一路飙升,很快突破千贯大关,并且毫无停歇之势。

 负责接待记录的东宫属官们忙得满头大汗,笔走龙蛇,记录着一个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和商号名字。

 他们从未想过,这轻飘飘的纸张上的边角之地,竟能价比黄金!

 更有精明的商贾,不再满足于单期购买,开始试探着询问:“郎官,可否预定了下下期的?哪怕先付定钱也成!”“某愿出三千贯,包下三个月的报眼位置!”

 金钱如同潮水般向着东宫涌来。

 李承乾坐镇殿内,听着属官一次次入内禀报最新的竞价情况,面色平静,眼中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点燃的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种全新的怪物。

 它饥渴地吞噬着金钱,并转化为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然而,在这片近乎疯狂的商业喧嚣之外,一些位于权力和财富顶端的旁观者,却渐渐皱起了眉头。

 博陵崔氏在京中的一处别业,书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几人眉间的凝重。

 在座的除了崔师仁,还有来自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的几位在京主事者。他们中间,摊开着两期《贞观民报》。

 “诸位都看过了?”崔师仁的声音低沉,手指轻轻点在那篇关于曲辕犁和萧德言农书的报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