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成败在此一举!(第3页)

 一个工人戴着防静电手环,正往壳子里嵌隔膜,手速快得几乎出了残影。 

 “等等。” 

 孙承平突然伸手按住传送带,他捏起一个壳子,指尖摸到内壁有圈细微的划痕,有些头疼的说道:“前道的打磨机没调好,边角有毛刺。” 

 他把壳子放在强光下,划痕处反射出细碎的光:“让打磨组把砂轮目数从 800 换成 1200,同时把这批壳子返工。” 

 宗洪超点点头记下。 

 最里头的气密性检测区,工人正把组装好的电池塞进检测舱。 

 舱门合上的瞬间,仪表盘上的指针开始下降。 

 “负压保持在 - 0.08mpa,保压五分钟。” 

 孙承平盯着表,突然发现指针在第三分钟时跳了一下,当即指出:“这个电池漏了,标记出来拆检。” 

 他敲了敲检测舱:“还有,告诉采购部,这批硅胶圈的硬度不够,己经连续三个漏了。换。” 

 宗洪超拿本子细心记录。 

 时间流逝,第一批空气金属电池己经出现在生产线末端。 

 现在要进行第十七步:“化成” 

 简单来说,组装后的电池,被给予一定的电流,使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被激发,最后使电池具有放电能力的电化学过程称为化成,电池只有经过化成后才能作为电源使用。 

 在这里,与常规电池不同的地方出现了。 

 深度科技要加装防拆解感应器。 

 只要壳体被撬开,内部的控制芯片便会激活,彻底烧毁所有电芯,将其化为一滩液体。 

 而这个过程不会有燃烧现象,只会冒烟,五秒之内完成自毁。 

 这是先期东大要求加装的预防措施,防止电池随着电车等设备出口后,被国外科研机构反向破解。 

 尽管国外没有这套生产设备,但也别想长见识,推进空气金属电池理论储备。 

 东大被卡了这么多年脖子,也是时候享受卡别人脖子的“快乐”了。 

 加装完控制芯片。 

 电池进入oCv测量,分容。 

 电池在制造过程中,因工艺原因使电池的实际容量不可能完全一致,通过一定的充放电检测,将电池按容量分类的过程称为分容。 

 而这一步,就是检验电池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 

 充电设备只不过是常规慢充。 

 巴掌大小的电池开始充电。 

 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 

 甚至三号领导都站起来,目光紧盯着。 

 成败—— 

 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