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集:实地考察之旅(第3页)

 

三个月后,陈默站在莫干山的竹林里,手机里存着76家民宿的考察笔记。当山雾漫过石阶时,他看见青砖灰瓦的老宅院藏在竹林深处,木门上挂着"待售"的木牌。

 

"这宅子有三百年了,"中介递过老照片,影像里的宅院还带着战火留下的弹痕,"前两年有人想改成农家乐,村民觉得太吵,没同意。"陈默踩着青苔走进天井,抬头看见雕花的牛腿梁,阳光透过天井洒在青石板上,照出"耕读传家"的刻字。

 

在裸心谷附近,陈默考察了几家高端民宿。"法国山居"的管家穿着熨帖的亚麻套装,讲解着房间里的壁炉如何调节温度;"青垆"的厨师带着客人去后山采摘野菜,回来做成米其林级别的晚餐。"高端不是贵,是让客人觉得值回票价,"一位民宿主理人展示着成本清单,"我们的床垫是从比利时订的,单价两万,但客人的复购率能达到30%。"

 

下山时,陈默在山腰遇见正在修路的村民。他们说政府正在拓宽进山的道路,明年就能通旅游大巴。"以前客人来,得开四驱车,"一位大叔擦着汗说,"路通了,来的人肯定多。"陈默望着那座待售的老宅院,忽然想起丽江火塘边和叔的话:"做生意,得看三年后的事。"

 

五、笔记本里的答案

 

雨夜的莫干山民宿,陈默摊开写满的五本笔记。台灯下,他用红笔圈出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差异化、在地文化、成本控制、渠道合作。窗外的竹林在风雨里摇晃,像无数双在市场浪潮里挣扎的手。

 

手机突然震动,是之前采访过的丽江"听雪"老板娘发来消息:"今年新增了非遗体验,客人可以学东巴纸制作,预订量涨了40%。"陈默点开图片,穿汉服的姑娘正在用树皮造纸,阳光透过纸浆,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他翻开最后一页笔记本,写下考察总结:"民宿的本质,是让旅人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一种熟悉的生活。"笔尖停顿片刻,又添上一句,"而好的民宿,能让这种生活,比家更令人向往。"

 

晨光爬上窗棂时,陈默已经订好了去莫干山的车票。背包里的笔记本多了一页新计划,标题写着"莫干山项目:传统宅院的现代重生",泉池和玻璃茶室,庭院中央留着那方刻着"耕读传家"的青石板。

 

山路弯弯,载着陈默的汽车穿过晨雾。后视镜里,莫干山的轮廓渐渐清晰,像一个正在苏醒的商机,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