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集:连锁计划启动(第2页)


 千岛湖的别墅则是另一番思路。那几栋房子原本是上世纪90年代的度假村,外立面贴满了瓷砖,林风第一次去看时直皱眉:“像个老干部疗养院。”改造方案里,他们把瓷砖全敲了,换上当地的杉木板材,还在每栋别墅的屋顶加了个“了望台”——用玻璃和钢结构搭成,站在上面能360度看湖景。


 “最妙的是那个共享厨房,”小周拿着效果图给林风看,“我们打算请千岛湖的渔民当‘临时厨师’,客人可以自己钓上鱼来,让师傅教着做鱼头汤。厨房外面是亲水平台,晚上能围着火炉吃烧烤,看星星。”


 设计稿改到第七版时,王设计师在凌晨三点发来消息:“阳朔那栋老房子的天井,我想做个‘雨帘’——下雨时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在天井中间汇成小水池,放几尾本地的田鱼,客人坐在走廊里能听见雨声,还能看鱼游。”林风秒回:“就这么定了,加个灯光设计,晚上肯定好看。”


 三、推广:让品牌长出翅膀


 就在设计团队泡在工地上时,林风带着营销主管跑了趟杭州。在西湖边的一家咖啡馆里,他见到了旅游博主“阿菜”——这个姑娘的抖音账号有200多万粉丝,专门测评小众民宿。


 “云栖小院我住过,床品舒服得想打包,”阿菜搅动着咖啡,“但连锁民宿很容易丢特色,你们怎么避免?”


 林风递过去两张设计图:“阳朔的房间里,每个床头柜上会放一本‘桂树日记’,记录这棵老桂树的年轮、开花时间,还有附近村民的故事;千岛湖的别墅里,我们会摆上客人可以带走的‘手账本’,里面夹着当地渔民画的捕鱼地图。”


 合作就这么定了:阿菜会在改造期间去两次现场,拍“从废墟到精品”的全过程短视频,开业后再做一期深度体验。“这种‘养成系’内容,粉丝爱看,”阿菜晃着手机,“上次我拍一个老厂房改造,点赞量比普通测评高3倍。”


 线上推广紧锣密鼓,线下动作也没停。老郑带着样品去了上海的旅游展会,展台上没放华丽的宣传册,而是摆着阳朔的老青砖、千岛湖的鱼拓画,还有“云栖小院”的手工皂——用莫干山的竹子和野花做的。


 “这位先生,摸一摸这砖,”老郑拦住一个旅行社老板,“阳朔那房子的墙,就是用这种砖一块块砌的,比水泥墙透气,夏天不用开空调都凉快。”对方果然感兴趣,当场定下20间房的季度合作。


 品牌名也费了番心思。林风没叫“云栖二号”“云栖三号”,而是给阳朔的民宿取名“桂语”,千岛湖的叫“湖语”。“‘语’字能让人联想到对话,”他跟团队解释,“民宿不就是客人和风景、和当地文化对话的地方吗?”


 开业前一个月,小周在后台看到一组数据:“桂语”的小红书预约链接已经被收藏了8000多次,“湖语”的公众号推文里,“玻璃盒子露台”这个关键词被点击了1.2万次。


 四、细节:藏在砖瓦里的心意


 阳朔的改造到了第七周,王设计师突然打电话来:“林总,那扇老木门拆下来发现,背面刻着字!”


 林风连夜开车赶过去,手电筒照在门板上,模糊的字迹显出来:“民国二十三年,李记杂货铺”。原来这房子以前是个杂货铺,门板是当年的招牌。


 “不能扔,”林风摸着那些凹凸的刻痕,“把它改成玄关的装饰墙,再请当地老人来讲讲李记杂货铺的故事,录成音频,客人扫码就能听。”